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当句对的意思、当句对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当句对的解释

诗文对偶体式的一种。一句中自成对偶。 宋 洪迈 《容斋续笔·诗文当句对》:“ 唐 人诗文,或於一句中自成对偶,谓之当句对。盖起於《楚辞》‘蕙烝’‘兰藉’、‘桂酒’‘椒浆’、‘桂櫂’‘兰枻’、‘斲冰’‘积雪’。自 齐 梁 以来, 江文通 、 庾子山 诸人亦如此。”《沧浪诗话·诗体》“有就句对” 郭绍虞 校释:“又曰当句对。如 少陵 ‘小院迴廊春寂寂,浴鳧飞鷺晚悠悠’。”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当句对”是中国古典诗文中的一种对仗形式,指在同一句中某些词语自成对偶,形成句内对仗。以下是详细解释:

1.基本定义

当句对又称“句中对”,属于对仗的一种特殊形式。其特点是在同一句子内,通过词语的相互呼应或对比构成对偶,无需依赖上下句的对仗。例如李商隐诗句“池光不定花光乱,日气初涵露气干”中,“池光”对“花光”、“日气”对“露气”均属句内对仗。

2.历史渊源

此概念最早可追溯至《楚辞》,如“蕙烝兰藉”“桂酒椒浆”等句内对偶。唐代诗人王勃、杜甫、白居易等广泛使用,宋代洪迈在《容斋续笔》中正式提出“当句对”名称。

3.典型例句

4.艺术效果

当句对能增强句子的节奏感和平衡美,同时通过密集的意象对比,营造出更丰富的意境。例如“野水自添田水满,晴鸠却唤雨鸠归”中,自然景象的叠加与动态变化被浓缩在一句之内。

5.注意事项

部分非权威资料误将“当句对”解释为成语(如、5),实则为古典文学术语,需以权威文献(如《容斋续笔》、汉典)为准。

如需查看更多例句或历史演变细节,可参考洪迈《容斋续笔》及唐代诗词集。

网络扩展解释二

当句对(dāng jù duì)是一个汉语词汇,意思是在某种情况下两个句子成对出现,形成一种特定的语言结构。 拆分部首和笔画:当句对的拆分部首为“彳”和“对”。其中,“彳”是指“走”的意思,是一个常见的部首;“对”是指“对方”的意思。在笔画方面,“彳”部的笔画数为三画,而“对”部的笔画数为八画。 来源:当句对这个词最早出现于《汉语大词典》,是在对特定情况下的句子结构进行总结和归纳时提出的一个概念。 繁体:当句对的繁体写法为「當句對」。 古时候汉字写法:在古代,当句对的汉字写法可能有所不同,因为随着时间的推移,汉字的形状和写法发生了变化。 例句:他们一路上聊了很多有趣的话,形成了一对当句对。 组词:可以根据需要组成其他词语,比如“对对当当”。 近义词:暂时没有找到与当句对意思完全相同的近义词。 反义词:暂时没有找到与当句对意思完全相反的反义词。 希望以上回答对你有帮助!如果还有其他问题,请随时告诉我。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