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泛称砖瓦。《庄子·知北游》:“ 东郭子 问於 庄子 曰:‘所谓道,恶乎在?’ 庄子 曰:‘无所不在。’ 东郭子 曰:‘期而后可。’ 庄子 曰:‘在螻蚁。’曰:‘何其下邪?’曰:‘在稊稗。’曰:‘何其愈下邪?’曰:‘在瓦甓。’曰:‘何其愈甚邪?’曰:‘在屎溺。’ 东郭子 不应。”《宋史·李允则传》:“始教民陶瓦甓,标里閈,置廊市、邸舍、水磑。” 清 刘大櫆 《焚书辨》:“彼鬻而有之者,又取其瓦甓以去,而遗其梁栋。”
“瓦甓”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多个角度解析:
“瓦甓”字面指砖瓦,是瓦片与砖块的泛称。例如《宋史·李允则传》中记载“教民陶瓦甓”,即指烧制砖瓦的行为。
象征平凡琐碎之物
在《庄子·知北游》中,庄子用“瓦甓”比喻“道”存在于卑微事物中,表达“道无所不在”的哲学思想。例如对话:“(道)在瓦甓”“在屎溺”,强调即使低微之物也蕴含哲理。
形容破败景象
作为成语时,“瓦甓”可指房屋倒塌的声音,引申为建筑残破、荒废之状。如清代文献提到“遗其梁栋,取其瓦甓”,描绘房屋被拆毁后的凄凉场景。
“瓦甓”既指具体建筑材料,又承载文化隐喻,需结合语境理解。若需更完整文献例证,可参考《庄子》及《宋史》相关篇章。
瓦甓(wǎ xì)是一个汉字词语,表示陶瓷的残片或瓦片。瓦甓可以指瓦片材料中的残缺部分,也可以指瓦片碎块。在古代,瓦甓经常用来作为一种建筑材料。
瓦甓的部首为瓦(wǎ)字首,表示陶瓷、瓦片等与瓦有关的意义。瓦甓共有6个笔画。
瓦甓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汉字。在古代汉字中,瓦甓的写法为瓦旁上面加一个甓,表示瓦片的残缺形状。在繁体字中,瓦甓的写法为「瓦甘」。
在古代,瓦甓的写法为瓦旁上面加一个甓,表示瓦片的形状。这种写法也体现了古代士人对事物形状的观察和表达。
1. 山头上散落着一地的瓦甓。
2. 在古代建筑遗址上发现了很多瓦甓。
瓦甓组成的词语有瓦体、瓦皮、瓦房等。
瓦甓的近义词有碎瓦、瓦屑、瓦片等,反义词可以是完整的瓦片。
案杯保佣拆家精氅毦绰扫词科淬勉墆积端辞二凶飞蛇風情月思风俗画广剧好汉做事好汉当鸿毛泰山虎狼昏敝呼脓惑媚戢定痎市警种撧葱军书苛刻括正来示泪球六渠马磨缦缯毛衣氓宇溟岛鸣剑木心石腹哪门子南八念一品貌谦躬下士顷来青盼清平世界七商全貌容隐烧胤十冬腊月石汗世谚水利贪黩同域文化参赞相与为一销烂绡头小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