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編檢的意思、編檢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編檢的解釋

(1). 明 清 時指史館中的編輯校訂工作。 明 李東陽 《賀鼎儀遷谕德得撿字》:“須知啟沃功,不獨事編檢。”

(2). 明 清 史館中編修、檢讨官的統稱,屬翰林院。 清 陳康祺 《郎潛紀聞》卷三:“《曝書亭集》《恩賜禁中騎馬》詩,是 康熙 朝編檢入直,亦竟有朝馬之賞也。” 清 俞樾 《茶香室續鈔·庶吉士散館》:“若留作編檢,僅用濁醪豆腐而已。” 梁啟超 《變法通議·論科舉》:“吉士出洋三年,學成而歸者,授職比編檢。”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編檢”是明清時期的特定術語,主要有以下兩層含義:

一、指史館中的編輯校訂工作

明清時期,史館承擔文獻整理、史書編纂等職責,“編檢”即指其中的編輯、校對、修訂等具體事務。例如明代李東陽在詩作中提到“不獨事編檢”,強調這類工作的重要性。


二、指翰林院中的官職統稱

在明清史館體系中,“編檢”是編修與檢讨兩類官員的合稱:

  1. 編修:負責文獻編纂、史書修撰;
  2. 檢讨:側重校勘考證、内容審核。 兩者均屬翰林院,如清代陳康祺《郎潛紀聞》記載編檢官員“入直禁中”的待遇,梁啟超《變法通議》也提到科舉人才留用為編檢的案例。

補充說明

網絡擴展解釋二

編檢(biān jiǎn)是一個漢語詞語,拆分為“編”和“檢”兩個部分。下面簡要介紹一下這個詞的來源、繁體、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以及例句、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來源:編檢這個詞源于漢語,它是由“編”和“檢”兩個字組合而成的。編指根據一定的規則或要求進行整理、編輯、安排等工作;檢指對事物進行審查、檢查或确定其是否符合某種标準。編檢一詞即指進行編寫和審核工作。 繁體:繁體字是指簡體字以外的漢字形式,目前并沒有直接對應的繁體形式。 古時候漢字寫法:在古代,漢字的形式和結構可能略有不同。編檢的古寫形式可能會有一些變化,但基本的意思和用法不會改變。 例句:這本書是我編檢的成果。我負責編檢這個項目。編檢工作要認真細緻。 組詞:編纂、編寫、編篡、審核、審查、檢驗 近義詞:編制、編輯、整理、校對 反義詞:隨意、放任、漏檢 希望這些信息對您有所幫助。如果還有其他問題,請隨時提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