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耳目股肱”是一个汉语成语,源自古代典籍,比喻亲信、得力助手或极为亲近的依赖对象。具体而言,“耳目”指眼睛和耳朵,象征观察和倾听的功能;“股肱”指大腿和手臂,代表身体的重要支撑部分。整体含义形容某人或某物在团队或组织中扮演不可或缺的角色,如同耳目般敏锐洞察,又似股肱般强健支持,常用于描述君主与臣子、领导与下属之间的亲密信任关系。该成语强调相互依赖和忠诚,在正式语境中多用于褒义,突显其重要性。
从词源角度,“耳目股肱”最早可追溯至《史记·淮阴侯列传》,其中记载了刘邦对韩信的赞誉,将其视为“股肱之臣”,后经演变融入“耳目”概念,形成完整成语。在用法上,它常见于书面语和历史叙述中,例如在描述古代帝王与心腹大臣的关系时,强调其耳目股肱的作用,确保决策的准确性和执行力。现代汉语中,该成语虽使用频率较低,但仍在文学、政治和管理领域保留其比喻意义,用以形容核心团队成员或关键顾问。
为提升解释的权威性,参考了《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该词典由商务印书馆出版,是汉语词汇的权威标准来源之一,详细定义了“耳目股肱”为“比喻亲信得力的人”。同时,结合了汉典(www.zdic.net)的在线释义,该网站基于多部经典词典整合,提供了成语的详细解析和历史用例。这些来源确保了内容的专业性和可信度。
“耳目股肱”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为ěr mù gǔ gōng,以下是其详细解释:
比喻辅佐帝王的重臣,或指亲近且办事得力的助手。
源自唐代吴兢《贞观政要·政体》:
“然耳目股肱,寄于卿辈……事有不安,可极言勿隐。”
唐太宗以此比喻朝臣如同自己的耳目和手足,强调君臣协作的重要性。
这一成语生动体现了古代对“信息”与“行动”并重的治理理念,至今仍可用于形容核心支持者。如需了解更多例句或历史背景,可参考《贞观政要》等文献。
八风曲跛脚伯强窗饰雌风焠针点宝钓槎笛床定时器多凶少吉厄狭辅材改变高派弓正狗裘过段孤稚潢池弄兵胡伶家具甲首家庭出身疾咎沮服老僧联对亮闇龙鸟録籍漫汗闷棒迷茫命乐拇指聂切宁安弄色浅戆迁塟洒豁散心沙刼商埠蛇鳞盛从受天之祜说死私谴松滑贪图突磨顽石点头危科五达道无颠倒无冕之王消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