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剿抚的意思、剿抚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剿抚的解释

征剿和招抚。《花月痕》第四七回:“ 荷生 引见后,特旨召问剿抚机宜。” 王闿运 《衡阳彭公行状》:“ 楚 豫 无兵,促公驰赴,兼询剿抚之宜。”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剿抚”是一个汉语词汇,主要用于描述处理叛乱或社会动荡时的策略,结合了武力镇压与安抚手段。以下是综合多个来源的详细解释:

一、基本含义

“剿抚”由“剿”(镇压、消灭)和“抚”(安抚、抚慰)组成,指通过武力清剿与招降安抚两种手段应对叛乱或动乱,旨在恢复社会秩序。例如,清朝对“三藩之乱”便采取“剿抚兼施”的策略,既用兵征讨,又对归顺者给予安置。

二、历史应用与实例

  1. 文献记载
    《花月痕》第四七回提到“特旨召问剿抚机宜”,王闿运的《衡阳彭公行状》也提及“兼询剿抚之宜”,均体现该词在清代军政决策中的使用。

  2. 具体案例
    清朝对三藩(吴三桂、尚可喜、耿继茂)的策略是典型例子:一方面武力镇压反清势力,另一方面对归降者进行安抚,以分化瓦解敌对力量。

三、现代意义

在当代语境中,“剿抚”可引申为处理复杂矛盾时软硬兼施的手段。例如,日本侵华期间曾假借“教化安抚”之名行侵略之实,体现该策略的双面性。

四、总结

“剿抚”强调平衡武力与怀柔,是中国古代政治军事智慧的体现,适用于需要迅速平乱又需长期稳定的场景。其核心在于根据形势灵活调整“剿”与“抚”的比重,以达到最优效果。

网络扩展解释二

剿抚的意思

剿抚(jiǎo fǔ)是一个汉字词语,意思是剿灭叛乱或暴动,同时进行安抚、调解,使局势稳定。

拆分部首和笔画

剿抚的拆分部首是刀(刂)和手(扌),其中“刀”作为左部,表示该字的含义与刀相关;“手”作为右部,表示该字的含义与手相关。该字共包含11个笔画。

来源和繁体

《剿抚》这个词起始出自《左传·襄公三十一年》:“用其贿王政,正乃剿抚。”繁体字中,“剿抚”保留了简体字的结构与字形,与简体字一样。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时候,汉字“剿抚”有时候也会有一些字形上的变化。例如,清代康熙字典中,“剿”字的字形与现代有所不同,它的上半部分是“⻌”而不是现在常见的“⻍”,表示行走的意思;“抚”字的字形也有细微变化,其下半部分有像“卞”字的结构。这些变化主要是由于字形的演变和书法风格的变迁所导致。

例句

1. 先剿后抚,才能使叛乱得到平息。
2. *********门派出了专门的工作组,负责剿抚受灾地区的民众。

组词、近义词、反义词

组词:剿匪、剿灭、安抚、宽慰、抚慰、慰问
近义词:剿灭、平定、安抚
反义词:助长、放任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