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持节返回。《文选·张协<七命>》:“欢极乐殫,迴节而旋。” 李善 注:“ 郑玄 《周礼注》曰:节,信也。行者所执之信也。”
“回节”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需结合不同文献和语境理解,主要分为以下两种解释:
这是最常见的解释,源自古代文献,指使者完成使命后带着符节(古代信物)返回。
部分现代词典将其解释为成语,意为回归初心或恢复原则,但此用法较少见且未被广泛收录。
建议在正式文献或学术场景中优先采用第一种释义,避免歧义。
回节(huí jié)是一个汉字词语,由“回”和“节”两个字组成。回(huí)是动词,节(jié)是名词,两者合起来表示某种特定行为或活动。
回字的部首是囗,笔画数为6;节字的部首是⺮(zhú),笔画数为9。
“回节”这个词最早出现在《晋书·刘张盖列传》一文中,用以形容刘琨和张义真两人互相回信,表达诚实守信、守节的意义。后来,“回节”逐渐演变为指人保持诚信和守信用的行为。
《回节》的繁体写法为「回節」。
古代汉字写法多有变化,虽然没有找到具体的《回节》古代写法,但可以推测在古代的书法作品中可能会有不同于今天的书写样式。
1. 他在面临利益诱惑时,始终能够坚守回节,不为利益所动。
2. 她虽然遇到了很多困难,但始终保持着回节的精神,坚持做正确的事情。
3. 这位商人因为经常违背回节,已经失去了大量客户的信任。
组词:忠节、信节、守节、违节
近义词:守信、守诺、忠诚
反义词:背信弃义、失信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