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种温器。三足有柄,用以煮物。《急就篇》卷三“锻铸铅锡鐙锭鐎” 唐 颜师古 注:“鐎谓鐎斗,温器也,似銚而无缘。” 马衡 《中国金石学概要》第三章五:“鐎斗,温器也。三足有柄,所以煮物……枪又鐎斗之别名,枪即鐺也。用之於军中者,则谓之刁斗。《广韵》以刁斗释鐎, 孟康 以鐎器释刁斗(《史记·李广传》集解)。二者之容量皆受一斗,实同物而异名也。”
鐎斗(jiāo dǒu)是中国古代的一种青铜器,具有多功能用途,主要流行于汉魏六朝时期。以下是其详细解释:
鐎斗又称“刁斗”,是一种三足带柄的青铜温器或炊器。其名称源自容量单位“斗”,可容一斗粮食或液体。马衡在《鐎斗考》中将其明确归类为温器。
鐎斗体现了古代青铜铸造工艺的实用性设计,如南阳博物院藏汉龙首柄铜鐎斗以龙首装饰展现艺术性,而鹅首造型则反映汉代动物形象的应用。
如需更完整信息,可查看南阳市博物院、绩溪县博物馆等权威来源。
《鐎斗》(jiù dǒu)是一个汉字词语,意为铁锤。它是一个名词。
《鐎斗》的拆分部首为金(jīn)和豆(dòu),总共由19个笔画组成。
《鐎斗》一词起源于古代中国,它是由中国古代农民创造出来的工具,用于锤打、敲击、磨矿石等活动。
《鐎斗》的繁体字为「鉸鐉」。
在古代,「鐎斗」的汉字写法较为多样,如「鐎」可以写作「鼇」、「硉」,「斗」可以写作「鬥」、「讀」等。
1. 他挥舞着鐎斗砸碎了坚硬的岩石。
2. 工人们用鐎斗敲打着热铁,制造出精美的器物。
鐎斗砸、鐎斗锤、鐎斗敲、鐎斗击
铁锤、锤子、榔头、锤石
软榔、绵锤、轻锤、木榔
倍羡彩章昌阳称力齿坐酬贺厨宰答卷调印尔来放解燔黍捭豚肥噬风磴干草贵严黄梅会费隳落怙乱溷藩火架金丝桃酒祸卷迹举止失措昆仑墟困腾腾乐存乐佚连謇灵仪庐居罗汉果律例美情美异牧师盘金扑邓邓侨汇敲句寝疾取效如狼牧羊三已心升空生长点诗标爽明嵩岱田路渟涵通详晚代文闱无根而固武闱斜睨翕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