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古台名。别称 南单之台 。 殷纣王 贮藏珠玉钱帛的地方。故址在今 河南省 汤阴县 朝歌镇 南。《书·武成》:“散 鹿臺 之财,发 鉅桥 之粟。” 孔颖达 疏:“《新序》云: 鹿臺 ,其大三里,其高千尺。” 晋 葛洪 《抱朴子·广譬》:“倒戈之败, 鹿臺 之祸,不始甲子之朝。” 鲁迅 《故事新编·采薇》:“此后又时时听到运来了 鹿台 的宝贝, 巨桥 的白米。”
(2).山名。传说中的山名。
(3).山名。在今 河南省 临汝县 境。 唐 李白 《题元丹丘颍阳山居》诗序:“ 丹丘 家於 潁阳 ,新卜别业,其地北倚 马岭 ,连峰 嵩丘 ,南瞻 鹿臺 ,极目 汝海 。” 王琦 注:“《一统志》: 鹿臺山 ,在 南阳府 汝州 北二十里,有臺状若蹲鹿。”
“鹿台”是中国古代商朝末期的重要历史建筑,具有多重含义和背景,以下是详细解释:
基本定义
鹿台是商朝末代君主纣王(帝辛)建造的宫苑建筑,主要用于贮藏珠玉、钱帛等财富,同时兼具享乐功能。其名称来源有两种说法:
其他含义
建造与功能
商纣王迁都朝歌后,耗时七年建造鹿台,集全国财宝于此。据《史记》记载,纣王“厚赋税以实鹿台之钱”,导致民怨沸腾。其规模宏大,史载“大三里,高千尺”。
与商朝灭亡的关联
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伐纣,牧野之战中商军倒戈,纣王兵败后逃至鹿台,自焚而死,商朝灭亡。这一事件使鹿台成为王朝覆灭的象征。
“鹿台”既是商朝覆灭的历史见证,也是古代建筑与传说的结合体。其名称、功能及地理位置在不同文献中略有差异,但核心关联始终围绕纣王的暴政与商周更迭。如需进一步了解,可参考《史记》或实地探访鹤壁鹿台阁。
鹿台是一个汉字词汇,由两个部分组成:鹿和台。
鹿是一个汉字,拆分部首是首字头,简体字笔画有六画。鹿代表着一种野生的有蹄动物,常见于山区和森林地带。
台也是一个汉字,拆分部首是丿字旁,简体字笔画有五画。台代表着一种可以供人站立或安置物品的平面高台。
鹿台一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文献中。在《周礼》一书中,有记载关于宴会和祭祀时用来供奉神灵的祭坛也被称作鹿台。
鹿台在繁体字中的写法为鹿臺。
在古代,汉字的写法常常有多种形式。根据《说文解字》,鹿在古代有时被写成鹿首加上四只蹄子的形状。台的写法也有变化,有时被写成巾字旁加上一横,有时被写成宀字上加一竖的形状。
以下是一些关于鹿台的例句:
1. 在古代,鹿台常被用作祭祀神明的地方。
2. 我曾经在山里看到过一个鹿台,上面有很多鹿来觅食。
以下是一些与鹿台相关的组词:
1. 鹿棚
2. 鹿皮
3. 鹿茸
以下是一些与鹿台近义的词汇:
1. 鹿坛
2. 鹿台山
以下是一些与鹿台反义的词汇:
1. 蟒台
2. 人台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