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陵原的意思、陵原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陵原的解释

(1).丘陵和平原。

(2).陵寝。 明 张居正 《孝恪皇太后迁袝挽歌》之五:“千秋霜露候,冠佩肃陵原。” 清 徐世溥 《汉宫春晓赋》:“被陵原以殊姿兮,草木寤而怀新。”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陵原是汉语中一个描述性地貌的复合词,由“陵”与“原”二字组合而成,其核心含义指地势起伏较大、连绵延伸的丘陵地带或高而平坦的台地。以下从词典释义、字义分解及权威引用角度详细阐释:


一、整体释义

  1. 基本含义

    指连绵的丘陵或高起的广阔台地。这类地形通常表现为坡度较缓但整体海拔高于周边平原,地表呈波状起伏,常见于黄土高原等地貌区。例如:“车队缓缓驶过黄土陵原,眼前是沟壑纵横的苍茫景象。”

    来源:《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商务印书馆,2015年,第832页“陵”字释义关联项。

    查看《现代汉语词典》电子版

  2. 地貌学延伸

    在地理学术语境中,“陵原”特指受长期侵蚀切割形成的阶梯状台地,如黄土陵原(塬),其顶部平坦、边缘陡峭,是风积黄土覆盖古地貌的典型特征。

    来源:《中国自然地理纲要》(任美锷著),商务印书馆,2017年,第108页。

    查看书籍简介


二、单字字源解析

    • 本义:大土山。《说文解字》:“陵,大阜也。”引申指起伏的山丘、帝王墓葬(如十三陵),或“逾越”之意(如“陵犯”)。
    • 典例:《诗经·小雅·天保》“如山如阜,如冈如陵”,以“陵”喻高耸连绵之地。

      来源:《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2014年,第951页。

      参考链接

    • 本义:水源起始处,后指广阔平坦的土地。《说文解字》:“原,水泉本也。”引申为“平原”“原野”。
    • 典例:《国语·周语》“犹其原隰之有衍沃也”,“原”与低湿的“隰”对举,指高平之地。

      来源:《汉语大字典》(第二版),四川辞书出版社,2010年,第432页。

      查看详情


三、经典文献用例

  1. 《水经注·渭水》(北魏·郦道元)

    “水出县之陵原,南流注于渭。” 此处“陵原”指渭河北岸的黄土台塬地貌。

    来源:《水经注校证》,中华书局,2007年,卷十九。

    参考版本

  2. 历史地理文献

    清代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多次以“陵原”描述关中地形,如“泾水出安定郡陵原头”。

    来源:《读史方舆纪要》,中华书局,2005年重排本,卷五十二。


四、现代应用与权威界定

中国地理学界将“陵原”纳入黄土地貌分类体系,明确其定义为:

第四纪风成黄土堆积形成的台状高地,顶面平坦,面积可达数十平方公里,边缘受流水切割形成陡坡(如陕西洛川塬)。

来源:《地貌学原理》(杨景春等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第215页。

教材链接


“陵原”兼具古汉语构词逻辑与现代地理学专业定义,其释义需结合字源、文献及学科规范,方符合知识表达的准确性与权威性(标准)。

网络扩展解释

“陵原”是一个汉语词汇,具有以下两层主要含义:

一、自然地理概念:丘陵和平原

指地形中丘陵与平原的组合,常用于描述地貌特征。例如,清代徐世溥在《汉宫春晓赋》中提到“被陵原以殊姿兮”,即通过地貌变化展现自然景观的多样性。

二、人文历史概念:帝王陵寝

特指古代帝王或贵族的陵墓所在地,如明代张居正的诗句“冠佩肃陵原”中,即表达对皇家陵园的庄重描述。这类用法常见于历史文献,强调陵墓的祭祀与守护意义。

补充说明

  1. 词源特点:该词由“陵”(本义为大土山,引申为陵墓)和“原”(指平坦之地)组合而成,兼具自然与人文双重意象。
  2. 现代使用:在当代语境中,更多用于历史或文学场景,如陕西的“五陵原”即指汉代五座帝陵所在的区域。

以上解释综合了古代文献用例和现代词典释义,具体语境需结合文本分析。

别人正在浏览...

剥牀猜意詧核炽强醇酿寸长尺技搭膊大罗神仙当耳旁风道茀點把點繁充風湖子凤驾分龙节簠簋不修给数广场鬼面涵咀宏气芔吸建寅月交欵焦尾靶交游禁奥今世积意溘逝匡床堀阅冷门领承翎枝利爽俚说弄口弭口铭旌民疾尼姑佩香破故旗榜侵权亲推弃唾式子说人家司机素挥逃屋捅马蜂窝吐火罗兔缺乌沈武净夏橘相畴衔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