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国名。《管子·轻重甲》:“天下之国,莫强於 越 ,今寡人欲北举事 孤竹 、 离枝 ,恐 越 人之至,为此有道乎?” 何如璋 注:“ 离枝 ,即 令支 ,有 孤竹 城。”《史记·齐太公世家》:“北伐 山戎 、 离枝 、 孤竹 。” 司马贞 索隐:“ 离枝 、 孤竹 ,皆古国名。 秦 以 离枝 为县。”
见“ 离支 ”。
“离枝”一词主要有以下两种解释:
“离枝”是中国古代北方的一个小国,常见于先秦文献记载。据《管子·轻重甲》和《史记·齐太公世家》描述,该地位于今河北迁安一带,春秋时期与孤竹国相邻,曾被齐国征伐。汉代将其设为县,后逐渐消失于历史记载中。
“离枝”是荔枝的古称,源自采摘方式。据《图经本草》《广东新语》等记载,古人因荔枝果实需连枝割取以保鲜,故称“离枝”(“离”通“刈”,意为割取)。这种用法在汉代文献中较为常见,如《文选·司马相如》中已有相关记载。
在诗词中,“离枝”常被赋予象征意义:
注:两种释义中,“古国名”的出处权威性更高(、3、5为高/中权威),而“荔枝别称”主要见于农业类网站(、6、7为低/中权威),建议结合具体语境判断词义。
离枝是指树木的树枝脱落或离开树干的意思。当树木的树枝干枯或者被外力折断时,便会从树干上脱离下来,这个过程就被称为离枝。
离枝的拆分部首是禾木,部首禾表示与植物有关,部首木表示与树木有关。离枝的总笔画数为11。
离枝是一个由简体字组成的词语,其繁体字是離枝。
在古代,离枝的写法可能与现代略有不同,但整体意思相近。在古汉字中,"离"一字常用作"离别"的意思,指两个人或物相隔离开;"枝"一字代表树枝。因此,古代的"离枝"可能有更多涉及人与人之间的故事或离别之意。
1.秋天到来,树叶纷纷离枝。
2.风刮得树枝摇摆不定,有些树枝随即离枝。
3.桃花开得正艳,树枝上的花朵不愿意轻易离枝。
一是指离开的意思,“离去、离异、离休”等;枝是树木的分叉部分,“树枝、树干、枝繁叶茂”等。
脱落、脱离、分离、分开等。
连接、贴合、结合等。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