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谏谕的意思、谏谕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谏谕的解释

亦作“ 諫喻 ”。劝谏讽喻;劝谏晓喻。 汉 徐干 《中论·法象》:“虽妻妾不可得而黷也,虽朋友不可得而狎也。是以不愠怒而德行行於闺门,不諫諭而风声化乎乡党。”《三国志·魏志·曹爽传》:“ 羲 或时以諫喻不纳,涕泣而起。” 宋 彭乘 《墨客挥犀》卷六:“ 岭 南僻远之地,有驛名 翠嵐 ,往来宿者,多饲马於堂上,驛吏諫諭不听,乃题小诗於壁以讥之。”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谏谕”是一个汉语成语,其含义和用法可综合以下信息进行解析:

基本含义

指对君主或上级以忠言劝告,告诫其改正错误。由“谏”(直言规劝)和“谕”(告诫、晓示)两字组成,强调通过直言不讳的方式对权力者提出批评或建议。

详细解释

  1. 词源与结构

    • “谏”指忠言劝告,常见于古代臣子对君主的进谏;“谕”意为告诫或命令,多用于上级对下级的指示。二者结合,体现“自下而上劝谏”与“自上而下传达”的双向互动。
    • 部分文献中亦写作“谏喻”,含劝谏讽喻之意。
  2. 使用场景

    • 传统用于政治领域,如臣子规劝君主(如《三国志》中记载的曹爽故事)。
    • 现代可扩展至组织、企业等场景,指下属对上级的合理建议或警示。
  3. 延伸特点

    • 强调劝谏的“直接性”与“严肃性”,需基于事实与道德准则。
    • 与普通建议不同,隐含对错误行为的明确指正和风险提示。

示例用法

补充说明

“谕”在古汉语中亦通“喻”,含“使明白”之意,因此“谏谕”不仅包含劝告行为,也隐含通过沟通使对方理解并改正的意图。

网络扩展解释二

谏谕

谏谕(jiàn yù)是一个由两个字组成的词语。谏指勉劝、规劝,谕指告诉、命令。所以谏谕的意思就是向人提出劝告或命令。

拆分部首和笔画

谏谕的第一个字谏,它由两个部首组成。左边是讠部(讠),右边是人部(人)。它一共有6画。

谏谕的第二个字谕,它也由两个部首组成。左边是讠部(讠),右边是言部(言)。它一共有11画。

来源

谏谕这个词最早出现在《左传》这本古代史书中。在古代,君主通常会向臣下发出命令,同时也允许臣下以适当的方式向自己提出劝告。这种行为被称为谏谕。

繁体

谏谕的繁体字为諫諭。

古时候汉字写法

古代的汉字有多种写法,因此谏谕的古代写法也有所不同。其中一种古代写法为「諌輿」,意思是以车辆作为劝告的比喻。

例句

1. 他经常向我谏谕,帮助我改正错误。

2. 国王以严正的口吻谏谕他的臣子们不要再犯错。

组词

1. 谏言:勉劝、规劝的话语。

2. 谕旨:告诉、命令的旨意。

3. 劝谏:劝告、规劝。

近义词

1. 劝告:规劝、告诉。

2. 建议:提议、劝告。

反义词

遵从:遵守、听从。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