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石丈人的意思、石丈人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石丈人的解释

(1).指园林中之峭壁。 清 李渔 《闲情偶寄·居室·山石》:“峭壁之设,诚不可已。但壁后忌作平原,令人一览而尽;须有一物焉蔽之……非亭即屋,或面壁而居,或负墙而立,但使目与簷齐,不见石丈人之脱巾露顶,则尽致矣。”

(2).指砚。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十四:“ 周月东 游 海潮菴 ,得 谢文节公 小方砚……临死,乃赠 查恂叔 。一时题者如云。 钱辛楣 云:‘眼中只有石丈人, 江 南更无廝养卒。’”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石丈人是汉语中对奇石的拟人化尊称,特指形态似人、具有观赏价值的天然岩石,常被赋予文化内涵与精神象征。以下从词典释义、文化渊源及象征意义三方面解析:


一、词典释义

《汉语大词典》释“石丈人”为:“对石头的尊称。亦指形状似人的石头。”该词由“石”与“丈人”(古时对长辈的尊称)复合而成,体现古人以石为友、敬石如长的自然观。

来源:《汉语大词典》第7卷,第1174页(在线查阅


二、文化渊源

北宋书画家米芾拜石典故是核心来源。据《宋史·米芾传》载:“(米芾)知无为军时,州治有巨石,状奇丑,芾见大喜曰:‘此足以当吾拜!’具衣冠拜之,呼为兄。”后世文人效仿其雅趣,尊奇石为“石丈”。

来源:《宋史·卷四百四十四·列传第二百三》(中华书局点校本

苏轼《咏怪石》诗“我非石丈人,何以拜此石”进一步固化称谓,反映宋代文人赏石文化的兴盛。

来源:《苏轼诗集》卷三十(哈佛大学图书馆藏本


三、象征意义

  1. 自然灵性

    古人视奇石为天地精华所凝,其嶙峋风骨象征坚贞不屈的品格。明代林有麟《素园石谱》称:“石虽不言,尤可敬爱。”

    来源:《素园石谱·卷二》(中国国家图书馆藏本

  2. 文人精神投射

    在园林文化中,“石丈人”常作为独立景观,体现主人寄情山水的隐逸志趣。清代李渔《闲情偶寄》评:“瘦、皱、漏、透之石,俨然高士风仪。”

    来源:《闲情偶寄·居室部》(古籍影印本


四、现代应用

该词今多见于古典园林研究、赏石艺术及文化史领域。如苏州留园“冠云峰”、上海豫园“玉玲珑”等名石,仍被学者称为“石丈人”的典范。

例句:园中矗立太湖石一尊,形若老翁拱手,人称“石丈人”,乃镇园之宝。


参考资料:

  1. 《汉语大词典》汉典网
  2. 《宋史》中华书局点校本
  3. 《苏轼诗集》哈佛大学燕京图书馆
  4. 《素园石谱》中国国家图书馆
  5. 《闲情偶寄》国学大师网古籍库

网络扩展解释

“石丈人”是一个具有双重含义的汉语词汇,具体解释如下:

一、基本释义

  1. 园林中的峭壁
    指园林设计中用于营造景观的陡峭山石结构。清代李渔在《闲情偶寄》中提到,设计园林时需用建筑(如亭、屋)遮挡峭壁,避免其“一览而尽”,以增强层次感。

  2. 砚台的别称
    古代文人雅称砚台为“石丈人”,因其材质坚硬且为书写必备工具。清代袁枚《随园诗话》记载,诗人钱大昕曾以“眼中只有石丈人”形容对砚台的珍视。


二、文化背景与用例


三、总结

“石丈人”既可指园林中的人工峭壁,体现传统造园美学;也可代指砚台,反映古代文人对文房用具的拟人化雅称。其双重含义均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自然意趣和文人精神紧密相关。

别人正在浏览...

八厨虣出宝意表姐妹波画不白之冤测管唱机插签儿的澄澹带来怠肆宕子雕败蝶绡地皇風環雨鬢丰佚汾亭改旧干覆革革革饰黑汗黑蚤画沙聚米回鸾舞价傧贾鵩金刚骨金簴酒逢知己千钟少眷厚嗑睡孔懋恋酒贪花列藩理合懋敦冒烟蜜勿闹翻排枇铺潦强梗热机搔瓜纱窗恨沙劘膳脯伤脸晌午山麓蛇医母数骂听天任命停脱獮狩侠儒歇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