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丧偶的天鹅。用以比喻******或不能婚嫁的女子。 唐 李商隐 《圣女祠》诗:“寡鵠迷苍壑,羈凰怨翠梧。” 冯浩 笺注:“《列女传》: 陶婴 夫死守义,作歌曰:‘悲夫黄鵠之早孤,七年不双。’” 明 沉鲸 《双珠记·纩衣寄诗》:“奴家年貌正芳,才情俱妙,不幸被州司报选入宫,遂成寡鵠孤鸿。终身不耦,如何是了?” 清 黄遵宪 《送女弟》诗:“汝姑哀寡鵠,哀肠多鬱紆。”
(2).琴曲名。《西京杂记》卷五:“ 齐 人 刘道强 善弹琴,能作《单鵠寡鳧》之弄,听者皆悲。”后省称“寡鵠”。 唐 白居易 《和梦游春诗》:“闇镜对孤鸞,哀弦留《寡鵠》。”
"寡鹄"为汉语典故性词汇,本义指失去配偶的天鹅,引申为丧偶之人的代称,尤指寡妇。该词出自《列女传·鲁寡陶婴》,陶婴作《黄鹄歌》自述"悲夫黄鹄之早寡兮,七年不双",以孤鹄自喻守节不嫁。
从构词法分析:
字义解析
"寡"指丧偶独居,《说文解字》释为"少也,从宀颁",取屋中独居之意;"鹄"通"鹤",古汉语中特指天鹅,《正字通》载"鹄形似鹤,色苍黄,亦有白者",象征高洁忠贞。
文化引申
《汉语大词典》指出该词包含双重意象:天鹅的忠贞品性与寡居者的孤寂境遇。如白居易《江州赴忠州至江陵已来舟中示舍弟五十韵》中"寡鹄迷苍壑,羁凰怨翠梧",即以双重视觉意象强化孤独意境。
现代用法
《现代汉语典故词典》将其归类为"节烈类"典故词,多用于文学创作或历史叙述,如"寡鹄哀鸣"已成为描述女性丧偶后凄楚境遇的经典语汇。
“寡鹄”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guǎ hú,具体含义可从以下几个角度解释:
字面含义
指丧偶的天鹅(“鹄”即天鹅),常用来比喻寡妇或无法婚嫁的女子。该词通过动物意象隐喻人类情感状态,强调孤独与失偶的悲凉感。
延伸含义
在文学作品中,常借“寡鹄”表达女性丧偶后的孤寂或对婚姻无望的哀叹。例如唐代李商隐《圣女祠》诗中的“寡鹄迷苍壑”一句,即以孤鹄迷失山谷的意象暗喻女性命运的困顿。
琴曲名
该词也指代一首琴曲,相传为春秋时期鲁国陶婴所作。陶婴因丧夫守节,创作此曲抒发悲痛,后世将其引申为“失偶之曲”。
历史典故
汉代《列女传》记载,陶婴曾作歌:“悲夫黄鹄之早孤,七年不双”,以天鹅失偶的典故表达自身坚守贞节的决心,成为“寡鹄”文化意象的重要来源。
“寡鹄”既是一个具象的动物比喻,也承载着中国传统文化对女性命运的关注与象征。如需更深入的历史用例,可参考《列女传》及李商隐诗作原文。
白蒋白蛇砭治冰泉宾寮舱口噌吰陈思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大彭大兴二轮车覆润頫仰改张易调干持跟屁精官廪估衒耗荒何翅惠来混厕户说接生寂默搢曶箕扫救世角抵社钧絃口壅若川琳琼轮腚使风买牛卖剑美风谬妄无稽木汁片长薄技疲疴平雅迁行清铎啓手啓足曲赞桑苎翁色散受命于天水庸簌簌团委徒杠外向畏凛武家样无巧不成书响拓奚冈心腹重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