敝衣糲食的意思、敝衣糲食的详细解释
敝衣糲食的解释
破衣粗食。形容生活困顿。 宋 曾巩 《徐复传》:“穷阎漏屋,敝衣糲食,或至于不能自给,未尝动其意也。” 清 刘大櫆 《谢氏妹六十寿辰序》:“其在 方 氏者,虽未死,而敝衣糲食,几无以为生。”
词语分解
- 敝衣的解释 破旧衣服。亦指穿戴破旧。《史记·范雎蔡泽列传》:“ 范雎 闻之,为微行,敝衣閒步,见 须贾 。” 明 郎瑛 《七修类稿·义理一·丧天真》:“予友 刘知县 敬宗 ,一日敝衣草履独行,遇诸涂,予戏曰:
- 糲食的解释 粗恶的饭食。《汉书·外戚传下·孝成许皇后》:“妾夸布服糲食。” 颜师古 注引 孟康 曰:“糲,粗米也。” 唐 姚合 《哭费拾遗徵君》诗:“服儒师道旨,糲食卧中林。” 明 唐顺之 《赠郡侯郭文麓升副
网络扩展解释
“敝衣粝食”是一个汉语成语,读作bì yī lì shí,其详细解释如下:
词义解析
-
字面含义
- “敝衣”:破旧的衣服;
- “粝食”:粗糙的食物。
组合意为“穿着破衣,吃着粗粮”,形容生活极其贫困困顿。
-
引申意义
常用于强调人在物质匮乏时仍坚持志向或安贫乐道的精神状态。例如,宋代曾巩在《徐复传》中描述徐复“穷阎漏屋,敝衣粝食,或至于不能自给,未尝动其意也”,即体现其清贫却志向不改的品质。
出处与例句
- 出处:最早见于宋代曾巩的《徐复传》。
- 例句:清代刘大櫆在《谢氏妹六十寿辰序》中提到:“其在方氏者,虽未死,而敝衣粝食,几无以为生”。
近义词与反义词
- 近义词:敝绨恶粟、粗衣粝食(均指生活简朴或困苦)。
- 反义词:锦衣玉食、丰衣足食(形容生活优裕)。
用法与结构
- 语法结构:联合式成语,可作宾语或定语,如“他甘愿敝衣粝食,潜心学问”。
- 语境适配:多用于文学或历史叙述,强调物质与精神的对比。
“敝衣粝食”不仅描绘了物质生活的艰辛,更隐含了对精神追求的赞颂。其出处和用例均来自权威文献,具有较高的文化价值。如需进一步了解,可参考《徐复传》原文或相关成语词典。
网络扩展解释二
敝衣糲食是一个意在比喻简朴衣食的词语,表示衣着简陋,食物粗糙。它的拆分部首是“衤”、“米”、“饣”,它们分别代表衣服、米粒、食物。敝衣糲食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这个词在古时候的汉字写法可能会有所不同,但其基本含义和用法保持一致。以下是一个例句:“生活虽然艰苦,但他一直过着敝衣糲食的日子。”
组词方面,可以使用其他形容穷困朴素生活的词语,例如“贫衣蔬食”。它们的意思相近,可以用来描述相似的情形。反义词方面,与敝衣糲食相对的词语可能是“锦衣玉食”,它传达出奢华丰盛的生活方式。希望这些信息对你有所帮助。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