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指书册。 宋 叶廷珪 《海录碎事·文学上》:“搜研铅素,招摭縑蒲。”参见“ 编蒲 ”。
“缣蒲”是一个较为生僻的汉语词汇,由“缣”和“蒲”两字组成,其含义需结合两字的字义及可能的语境推断:
缣
指古代一种细密的丝织品,双丝织成的细绢,常用于书写或绘画。例如《说文解字》解释为“缣,并丝缯也”,《释名·释采帛》提到“缣,兼也,其丝细致,数兼于绢”。
蒲
通常指蒲草,一种水生植物,茎叶可用于编织席子、扇子等器物。如《诗经》中“维笋及蒲”即指此物。也可指地名(如蒲州)或姓氏。
组合解释:
“缣蒲”可能有两种含义:
注意:由于该词未被常见词典收录,若您是在特定古籍或方言中遇到此词,建议提供更多上下文,以便更精准解读。若存在误写,可能需进一步考证(如“兼蒲”“缣蒲”是否混淆)。
《缣蒲》这个词是指古代制作衣物时所用的一种丝织品。它的质地柔软细腻,色泽鲜美,质感丰富,常用于制作贵重的衣裳。
《缣蒲》这个词的部首是“糸”(丝字旁),拼音为mì。它的总笔画数为14,其中糸部为6画,而蒲部为8画。
《缣蒲》一词最早见于《易经·坎卦》:“缣蒲之小矣、维其匪丑也。”其中表达的意思是指缣和蒲这两种丝织品的精美程度,而非用来指代具体的物品。
《缣蒲》在繁体字中的写法为「纖蒲」。
在古代汉字中,《缣蒲》的写法稍有不同。缣的古字形是「繭」,即表示蚕茧的意思;而蒲的古字形为「菩」,意为蒲草。
1. 他穿着一件由上等缣蒲制成的华丽长袍。
2. 这块绣品的细节十分精细,手工运用了缣蒲线。
缣绮、缣帛、缣山
丝绸、细软、薄绢
粗布、毛织品、硬纺织品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