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类的意思、调类的详细解释
调类的解释
[tone category] 有声调的语言中声调的类别。古汉语的调类有四个:平声、上声、去声、入声。普通话的调类有五个:阴平、阳平、上声、去声、轻声。(有的说四个,不算轻声)
详细解释
一种语言或方言的声调的分类。如古汉语的调类有四个:平声、上声、去声、入声。普通话的调类有五个,即阴平、阳平、上声、去声、轻声。
词语分解
- 调的解释 调 (調) à 安排处置:调令。调用。调度(?)。调动。调任。调防。调兵遣将。 访查了解:调查。调研。 音乐上高低长短配合和谐好听的一组音,字音的高低升降:调子。调号。调式。腔调。曲调。大调。小调。南
- 类的解释 类 (類) è 很多相似事物的综合:种类。类群。类别。类书。分类。人类。 相似,好像:类似。类同。 笔画数:; 部首:米; 笔顺编号:
专业解析
调类是汉语语音学中对字音声调的分类,指依据声调的实际读法(调值)归纳出来的类别。在汉语中,调类系统具有历史传承性和地域差异性,是理解汉语声调体系的核心概念。以下是详细解释:
一、调类的基本定义
调类指汉语中声调的分类单位,主要依据古汉语“平、上、去、入”四声系统演变而来。现代汉语普通话的调类分为:
- 阴平(第一声):高平调(如“妈”)
- 阳平(第二声):中升调(如“麻”)
- 上声(第三声):降升调(如“马”)
- 去声(第四声):全降调(如“骂”)
二、调类与调值的关系
三、方言调类的差异性
汉语方言的调类数量差异显著:
- 官话方言:多继承中古四声系统,分4类(如普通话);
- 吴语/闽语:保留入声,常分7-8类(如苏州话7调类);
- 粤语:发展最复杂,分9-10类(如广州话9调类)。
四、调类的语言学意义
- 区别词义:同一音节不同调类代表不同词义(如“衣yī”(阴平)、“移yí”(阳平));
- 历史音韵标记:调类反映中古汉语声调演变脉络;
- 方言分区依据:调类数量及演变规律是汉语方言分类的重要标准。
权威参考文献
-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商务印书馆, 2016: 312.(定义及普通话调类)
- 王理嘉.《语音学教程》.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4: 145-148.(调类与调值关系)
- 袁家骅.《汉语方言概要》(第二版). 语文出版社, 2001: 78-82.(方言调类差异)
注:本文内容综合语言学权威著作,调类体系分析基于汉语音韵学共识,引用文献均为学界公认工具书及教材。
网络扩展解释
“调类”是语言学中用于描述声调分类的术语,具体指有声调的语言或方言中声调的类别划分。以下是详细解释:
一、基本定义
调类是根据声调的实际读法(调值)将音节归纳出的类别。例如,普通话中调值相同的字归为同一调类,如阴平(55)、阳平(35)等。
二、调类的历史与现状
- 古汉语调类
包含四个调类:平声、上声、去声、入声。
- 现代普通话调类
通常分为四个基础调类:
- 阴平(如“妈”)
- 阳平(如“麻”)
- 上声(如“马”)
- 去声(如“骂”)
部分资料将“轻声”列为第五个调类,但学术界对此存在争议。
三、调类与调值的关系
调类是声调的分类名称,而调值指声调的具体音高变化形式。例如:
- 普通话阴平调值为高平调(55),对应调类名称“阴平”。
四、应用场景
主要用于语言学分析、方言研究及汉语教学领域,帮助系统化描述声调规律。
如需进一步了解调值的具体发音规则或方言调类差异,可参考语言学专业资料。
别人正在浏览...
薄嬷抱学别居异财唇敝舌腐打成平手怠慢达姆弹得地二三子房乐方流犯由浮人隔顿謌行功布贯族鹤健鹘睛家居焦桐节能进德冠金茧金迷纸醉矜忍九带疚歉究讨浚谷两样恋恋不舍里程灵绎隶体买得起懋迁有无迷失判子偏旁瞥面贫生子前日驱鱼讪谤少正勝代收禁甩手掌柜疏通随机变量逃反替当通会通纸驼李橐驼窝窝瘪瘪响洋象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