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搜采亦作“ 搜採 ”。搜求采集。《宋书·志序》:“其有漏闕,及 何氏 后事,备加搜采,随就补缀焉。”《宋书·后废帝纪》:“兴言多士,常想得人。可普下牧守,广加搜採。” 唐 封演 《封氏闻见记·文字》:“ 许慎 特加搜采,九千之文始备。” 明 宋濂 《进<元史>表》:“故上自 太祖 ,下迄 寧宗 ,靡不网罗,严加搜采。” 清 曾国藩 《送江小帆视学湖北序》:“余乃别思一搜采之术,无啟弊之竇,而有补教之旌者。” 孙犁 《澹定集·烬馀书札》:“非如名人之搜采古物,冒充书法家也。”
蒐採:蒐采亦作“ 蒐採 ”。搜集。 清 叶廷琯 《吹网录·石林燕语》:“ 乾隆 年,四库舘臣蒐采考异,各附入《燕语》本条之下。” 姚椿 《南宋文范序》:“乃 元 明 以来,鲜克蒐採,间有述作,鬱而不彰,岂非人不足以任其事,道不足以综其言与?” 蔡寅 《变雅楼三十年诗徵序》:“顾乃美不自炫,而独蒐採三十年来人物之一鳞一爪,辑録成书,命曰《诗徵》。”
“搜采”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通过以下方面综合解释:
“搜采”指搜求、采集或搜集,常用于文献整理或人才选拔等场景。该词存在两种异体写法:
现代汉语中较少使用,多见于古籍研究或学术场景,如提到“从图书馆搜采明词”的案例()。
部分文献中“搜采”与“蒐采”混用(),需注意“蒐”在古汉语中另有“春季狩猎”的原始含义,但在该词中仅作“搜集”解。
《搜采》是一个汉字词语,它的意思是搜寻和采集。
《搜采》的部首是手部,部首的意思是字的构成部分。它由手部构成,并且具有11个笔画。
《搜采》是一个古汉字,它的出现可以追溯到古代。由于其含义明确,并且能够用来形象地描述人们寻找和收集东西的行为,因此在古代被广泛使用。
《搜采》的繁体字为「搜採」。
在古代,汉字的书写形式与现代有所不同。古时候写作「搜採」,它的组成部分依然是手(掌)和采字旁。
1. 他在山上搜采草药,用于研究与药物制备。
2. 小明喜欢在海滩上搜采贝壳。
3. 这个部门负责搜采新的营销渠道。
搜查、采择、搜寻
寻找、搜寻、搜寻、搜查
放弃、遗失、丢弃、舍弃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