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宽容放纵,不加约束。《后汉书·杨秉传》:“刺执法之吏,害奉公之臣,復令逃窜,宽纵罪身,元恶大憝,终为国害。” 宋 欧阳修 《奉答子华学士》诗:“天下久无事,人情贵因循,优游以为高,宽纵以为仁。”《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十:“那一干囚犯,初时见狱中宽纵,已自起心越牢。” 郭沫若 《雄鸡集·三点建议》:“容恕自己的错误,那等于宽纵了敌人。”
宽纵是汉语中表示"宽容放纵"的复合词,其核心语义包含两个维度:既指主观态度上的宽大包容,又指客观行为上的放任不约束。《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将其定义为"宽容放纵,不加约束",强调对他人过失或错误行为采取过度包容的态度。
从构词法分析,"宽"的本义指房屋宽敞,引申为度量宏大、不苛刻,《说文解字》释为"屋宽大也";"纵"原指释放箭矢,后衍生出放任之意,《玉篇》解作"放也"。二字结合后,构成兼具空间包容与行为放任的复合意象。
该词的典型使用场景包括:①司法领域指量刑过轻,如"宽纵罪犯将危害社会安定";②教育领域指管教不严,如"家长过分宽纵易导致子女失教";③道德领域指标准松弛,如"对违纪行为不能宽纵姑息"。其近义词"纵容"侧重主动放任,而"宽纵"更强调宽容与放纵的双重性;反义词"严苛""峻法"则构成语义对立。
《汉语大词典》特别指出该词含贬义色彩,多用于批评过度宽容的行为。在现代汉语语料库中,该词常与"纪律""管教""执法"等词搭配,多出现于法制评论、教育论述等严肃语境,体现了中国传统"宽猛相济"治理思想的现代演进。
“宽纵”是一个汉语成语,以下是其详细解释:
一、基本含义
指以宽容的态度对待他人或事物,不加严格约束,甚至带有放任的意味。多用于描述对错误、过失或不良行为的过度包容,可能带来负面后果。
二、构成与解析
三、使用场景与注意事项
四、例句参考
五、近义与反义
提示:该词具有两面性,需结合语境判断是褒义(如宽厚待人)还是贬义(如失职纵容)。
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白耳龙百尹饱膈碑池怭怭奰逆比事不轨拆梢逞强弛卸崇仰踹窝丹黄甲乙登日店房都胜跺泥惰媮防除梵众天公正无私过屋雇佣兵役制酣媟皇怖黄壤谎状幻泡谫薄架造杰阁极虑金钱豹开耳旷絶了利略约貌是情非萌达腼愧迷丢没邓沫雨纳喊南图内军浅说侵没侍奉史籍使气性视同儿戏誓言羧酸吞搂煨罐微月杌子陿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