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犹不足。 三国 魏 伏义 《与阮籍书》:“或谓吾子英才秀发,邈与世玄,而经纬之气有蹇缺矣。”
“蹇缺”是一个较为生僻的汉语词汇,具体解释如下:
基本释义
语源与用例
该词最早见于三国时期伏义的《与阮籍书》:“或谓吾子英才秀发,邈与世玄,而经纬之气有蹇缺矣。”。此处“蹇缺”指才华或气度的局限性,属于文言用法。
使用提示
现代汉语中极少使用“蹇缺”,若需表达类似含义,可选用“欠缺”“不足”等更通用的词汇。如需研究古籍或特定文本中的含义,建议结合上下文进一步分析。
蹇缺是一个汉字词组,表示行动迟缓、困难、不顺利的意思。
蹇(jiǎn)的部首是足(zú),总共有13画。缺(quē)的部首是缶(fǒu),总共有15画。
蹇缺起初是来自《尚书·唐虞之书》中的记载,形容当时尧时代出现在决策中的斟酌困苦,后来演变为指事物困难、不顺利的状态。
《蹇缺》的繁体为「蹇缺」,并没有特定的繁体形式。
古代汉字的书写方式与现代有所不同,对于「蹇缺」来说,古时候的写法可能有所差异,但整体上仍然保留了足和缶的基本形态。
他们公司的资金蹇缺,导致项目无法顺利进行。
蹇言(指直言不讳)、缺陷(指缺点)、稀缺(指资源短缺)。
艰难困苦、阻碍、滞碍。
顺利、畅通、顺遂。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