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截翦的意思、截翦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截翦的解释

犹删削。 唐 刘知几 《史通·疑古》:“《书》之作,本出《尚书》。 孔父 截翦浮词,裁成雅誥。”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截翦"是一个古汉语词汇,现代汉语中已极少使用,其核心含义为切断、铲除、消灭。以下是基于汉语词典角度的详细解释:


一、基本释义

  1. 字义构成:

    • 截:本义指切断、阻拦,如"拦截"、"截断"。
    • 翦:通"剪",意为剪断、除去,如"翦除"、"翦灭"。
    • 截翦:二字同义复用,强调彻底清除、强力消灭的动作。
  2. 词典释义:

    • 《汉语大词典》:释义为"消灭"。

      例证引《陈书·高祖纪上》:"公回兹地轴,抗此天罗,截翦凶丑,燎原坠湍。"(指消灭凶恶的敌人)

    • 《古代汉语词典》:释义为"斩断,消灭"。

      例证引《南史·梁武帝纪》:"截翦鲸鲵,肃清寰宇。"(指铲除强敌,肃清天下)


二、语用特征

  1. 对象范畴:

    • 多用于描述武力征伐(如消灭敌军、叛乱势力)。
    • 引申指根除祸患(如铲除奸邪、灾异)。
  2. 修辞色彩:

    • 含强效性、彻底性的语义,常与"肃清""荡平"等词并用。
    • 具书面语体色彩,多见于史书、政论类古文。

三、经典用例

  1. 《陈书·卷六》:

    "公受脤出车,殄兹氛祲,截翦群凶,俾无遗噍。"

    (指彻底消灭敌对势力)

  2. 《全唐文·平淮西碑》:

    "截翦叛徒,廓清疆土。"

    (强调平定叛乱、收复疆域)


四、现代关联

该词在现代汉语中已被"铲除""歼灭""肃清"等替代,仅存于古籍研究或仿古修辞中,如历史文献解读、文言创作等场景。


参考资料来源:

  1. 《汉语大词典》(商务印书馆,1994)
  2. 《古代汉语词典》(中华书局,2014)
  3. 《全唐文》(中华书局点校本)

网络扩展解释

“截翦”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为jié jiǎn,其核心含义为“删削”,主要用于指对文字内容的删减或修订。以下是综合多来源的详细解释:

1.基本释义

2.来源与用例

3.相关说明

4.权威参考

“截翦”是一个具有特定历史语境的专业术语,常用于描述古代文献整理中的删削过程。如需进一步考证,可查阅《史通》原文或相关史学注解。

别人正在浏览...

巴戟天半斤八面罢女别识秕秽策罢婵婉出乖弄丑春胜淡巴苽胆土导谕鞮屦地理数据挏酒飞锡冯冯翊翊干僵个别耕作寒漪画描夹路捡幅扃禁记纂絶尘军田穅糟口陈矿泉宽焦薄脆暌绝苦瘠焜耀坤则良会卖赋平夷遣谪情火清駃勤工助学琼立遒壮热嘈戎弓撒放上半身盛旨深远失国十室之邑,必有忠信淑慧书笈说不上腾羁枉误玩皮峡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