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榷的意思、监榷的详细解释
监榷的解释
指国家监督专卖。 严复 《<原富>按语》:“国之官事, 晋 用 楚 材,古今有之,而未闻监榷之政6*付之他国之吏者也。”
词语分解
- 监的解释 监 (監) ā 督察:监察。监控。监测。监护。监考。监听。 牢,狱:监狱。监押。监禁。坐监。 监 (監) à 古代官名或官府名:太监(宦官,阄人)。国子监。钦天监(掌管天文历法的官府)。监生(在国子监肄业者,亦可用钱捐得)。 古同“鉴”,镜。 古同“鉴”,借鉴,参考。 姓。 笔画数:; 部首:皿; 笔顺编号:
- 榷的解释 榷 è 渡水的横木。 专卖:榷货。榷场(征收专卖税的交易场所)。榷税(专卖业的税)。 商讨:商榷。 笔画数:; 部首:木; 笔顺编号: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监榷汉语 快速查询。
专业解析
监榷(jiān què)是一个汉语复合词,由“监”与“榷”二字组合而成,主要应用于中国古代经济制度领域,特指国家对某些重要商品实行专营专卖的管理制度。以下从词义、历史背景及权威引用角度详细解析:
一、字义分解
- 监(jiān)
本义为监察、监督,引申为管理、管控。如《说文解字》释:“监,临下也。”在“监榷”中强调官府对专卖事务的监管职能。
- 榷(què)
原指独木桥,引申为独占、专卖。《汉书·武帝纪》注:“榷,谓专其利使入官也。”即国家垄断特定商品的产销以获取财政收入。
二、复合词释义
监榷指官府对盐、铁、茶、酒等战略物资实行专营专卖,并通过设立专门机构进行管控的制度。其核心特征包括:
- 垄断性:禁止民间私贩,由国家统一控制产销。
- 财政性:旨在增加国库收入,如宋代“榷酒”“榷茶”占赋税比重极高。
- 管控性:设立“榷货务”“盐铁使”等官职机构执行监管。
三、历史制度背景
该制度始于汉代盐铁专营(《史记·平准书》),至唐宋时期臻于完善:
- 唐代:设盐铁使掌监榷,刘晏改革盐法确立“民制—官收—商运”模式。
- 宋代:扩展至茶、酒、矾等商品,设“榷货务”统筹全国专卖,《宋史·食货志》载:“天下利柄,盐铁居半。”
- 明清:延续盐茶专营,但逐步引入“商专卖”(如盐商特许经营)。
四、现代语义延伸
现代汉语中,“监榷”一词已罕用,但作为历史术语仍保留以下含义:
- 经济制度专称:特指中国古代国家专卖制度。
- 管控隐喻:偶用于比喻对关键资源的严格管控(如“知识监榷”)。
权威参考来源:
- 《汉语大词典》(商务印书馆,2012):“监榷”词条释义及历史用例。
- 《宋史·食货志》(中华书局点校本)卷一百八十三“食货·盐法”详载宋代监榷制度。
- 吕思勉《中国制度史》(上海古籍出版社)第八章论及汉唐监榷演变。
参见:榷场、盐铁论、专卖制度。
网络扩展解释
“监榷”是一个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指国家监督专卖制度,主要用于描述古代政府对特定商品(如盐、铁、茶等)实行专营管制的行为。以下是详细解析:
基本释义
- 字义拆分:
- 监(jiān):意为监督、监察,强调官方的管控职能。
- 榷(què):指专卖、专营,特指国家对某些商品的垄断经营权。
- 合义:两字组合后,表示国家通过行政手段对特定商品的生产、流通及税收进行集中监管。
历史背景与用法
- 经济管控:
古代政府通过“监榷”制度控制重要物资(如盐、铁),既保障财政收入,又防止私人垄断。
- 文献例证:
严复在《<原富>按语》中提到:“未闻监榷之政付之他国之吏者也”,强调此类政策需由本国官员执行。
相关延伸
- 近义词:专卖、专营、榷税。
- 反义词:私营、自由流通。
- 现代关联:类似当代的烟草专卖、石油专营等国家垄断经济模式。
参考资料
如需进一步了解古代经济制度,可查阅《原富》或相关经济史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昂首挺胸剥丧编置拨铺不对头操絃测管吹发赐奠大带大魁天下颠溺琱瑑厄瓜多尔風概風言醋語公肩关戒槐花黄毁跌汇费骄尚劫舍迳涉浄心开堂扛大梁孔席蓝衫骊黑赁价黎女镂衢袤延庙讳派合軿车清紧劬古惹虱子头上挠骚虐伤摧升恒盛彊社雨使介实像耍寡嘴水火兵虫水码头死冤家俗文学台隶特士铁蕉停分退静退香文襄淅另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