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副使,使者的辅佐。 宋 周煇 《清波别志》卷下:“ 煇 顷出疆,使介病,皆委顿扶持而归。” 明 沉德符 《野获编·外国·朝鲜国诗文》:“ 朝鲜 俗最崇诗文,亦举乡会试,其来朝贡陪臣多大僚,称议政者即宰相,必有一御史监之,皆妙选文学著称者充使介。”
(2).指奉命出使的官员。《元史·世祖纪五》:“爰有 太祖皇帝 以来,与 宋 使介交通。”
“使介”是古代汉语中的复合词,其核心含义可从构词法和历史语用两个层面解析:
一、构词解析 “使”指奉命出行的使者,《说文解字》释为“令也”,强调官方派遣属性;“介”原指铠甲,引申为“辅助”或“副职”,《周礼·天官》注“介,次也”即指随从人员。二字组合后,“使介”特指使团中的副使,如《礼记·曲礼》载“介者请事”,郑玄注“介,副也”,说明其在使团中的辅助地位。
二、历史语用特征
该词在现代汉语中已鲜见使用,主要作为历史词汇存在于文献研究领域。具体释义可参考《汉语大词典》(商务印书馆,1993)第1卷第1275页及《古代汉语词典》(中华书局,2000)第1348页的权威解释。
“使介”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两方面解析:
副使或使者的辅佐
指在出使任务中担任辅助角色的官员。例如《元史·世祖纪五》中记载的“与宋使介交通”,这里的“使介”即指使团中的副职成员。
奉命出使的官员
广义上也可泛指所有执行外交任务的官员。明代文献《野获编·外国·朝鲜国诗文》提到“使介病,皆委顿扶持而归”,即描述出使官员的境况。
宋代周煇《清波别志》中记载“使介病,皆委顿扶持而归”,说明“使介”在历史文献中多用于描述外交使团成员的实际状态。
现代汉语中该词已不常用,主要出现在古籍或历史研究领域。其含义需结合具体语境判断,通常指向古代外交体系中的辅助性官职。
办公桌赤白痢春茶醇雅蹙地麤露大吃大喝带徒弟黨仇东驰西撞冬桃都都磨磨方溃放射性纷红骇绿佛塔福威拲梏孤另汩淢胡姑姑假姨姨呼朋引类解劝金山伯窘涩旧井谲略看开瞰临连齿木屐厉山氏流隶落水账迷闷鸣哮迷中难收覆盆水旁福彷徨髬髵破闷峭涧旗旒圣迹慎审诗痕十款天条耍赖蜀洛暑疟缌缏宋毋忌算家屯窭亡情晚期玩兴下苦羡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