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佛教语。谓清净无垢之心。《百喻经·五百欢喜丸喻》:“其於初时虽无浄心,然彼其施遇善识便获胜报。” 隋 江总 《入摄山栖霞寺》诗:“浄心抱冰云,暮齿逼桑榆。” 清 龚自珍 《南岳大师<大乘止观>科判》:“辩心体状又分三科:一,举离相以明浄心;二,举不一不异以明浄心;三,举二种如来藏以明真如。”
“浄心”是佛教术语,拼音为jìng xīn,字形结构为左右结构的“浄”加独体字“心”。以下是详细解释:
基本释义
指清净无垢之心,强调内心摆脱世俗杂念与烦恼后的纯粹状态。该词源自佛教思想,常用于描述修行者通过禅定或持戒达到的精神境界。
佛教内涵
在佛教经典中,“浄心”与“离相”概念相关,如《百喻经》提到“虽无浄心,然彼其施遇善识便获胜报”,说明即使初始动机不纯,通过善行仍可净化心灵。隋代江总诗句“浄心抱冰云”也以比喻手法呈现心境的清明。
古籍引用
现代应用
现代语境下,该词可延伸为专注、无杂念的心理状态,例如“以清净心看世界”(造句,但需注意此来源权威性较低)。
注:部分古籍中“浄”与“净”通用,但“浄”更常见于佛教文献。如需深入考据,可参考《百喻经》《大乘止观》等原典。
浄心(じょうしん)是一个日本汉字词语,意为纯净的心灵。它由两个部分组成:
因此,浄心指的是没有杂念、纯净而正直的心灵。
浄的部首是水(氵),它有9个笔画。 心的部首是心(忄),它有4个笔画。
浄心一词源自佛教,强调开发内心的纯净和清净状态。它代表了追求心灵上的和谐与平静的愿望,也是佛教修行的目标之一。
浄心的繁体写法是淨心。
古时候,浄心的写法与现代有所不同,具体来说是“淨心”。这种古代写法在传世的古籍中仍然可以见到。
以下是使用浄心一词的例句:
以下是一些使用浄心的组词:
浄心的近义词是纯净心、清净心。 浄心的反义词是杂念、烦忧。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