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对能继承父业或秉承父训者的美称。 宋 曾巩 《李氏素风堂》诗:“果有过庭子,颖然才思精。” 宋 楼钥 《送内弟汪耐翁》诗:“且为 湓浦 过庭子,径作 临川 入幕宾。”
“过庭子”是一个汉语典故性词语,主要用于对能继承父业或秉承父训者的美称。以下是详细解释:
“过庭子”中的“过庭”源自《论语·季氏》的典故:孔子之子孔鲤(字伯鱼)曾两次快步经过庭院,被父亲教导学习《诗》《礼》的重要性。后以“过庭”代指父训或长辈的教导。加上“子”字后,特指能传承父辈教诲或事业的人。
如需进一步了解典故原文或诗词出处,可参考《论语·季氏》及宋代相关诗文集。
《过庭子》是指客人过堂入屋。
《过庭子》的部首为“辵”和“广”,分别代表行走和广场。它的总笔画数为8。
《过庭子》这一词语来源于中国古代民间语言。它常用于描述客人受邀进入他人家中的场景。庭子指的是院子,过庭子则表示进入院子。
“过庭子”在繁体字中的写法为“過庭子”。
在古代汉字的写法中,庭字有时取形似草地者,有时取虚设平方形草地者,有时取路在平方中者。
1. 拜访他时,我经过庭子,进入他家中。
2. 他热情地迎接客人,亲自陪同他们过庭子。
过门、过炉、过墙、过小、过堂
进入、走进、入内、踏入
出门、离开、远离、外出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