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长借马的意思、长借马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长借马的解释

指 唐 代翰林学士初入翰林院时,官府所赠的马。《说郛》卷六引 唐 李肇 《翰林志》:“学士初入院,赐马一疋,谓之长借马。”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长借马"是古代汉语中的特定历史词汇,主要见于唐宋时期的职官制度文献,指由政府长期借予官员使用的官马,属于公务配给制度的一部分。其核心含义与使用背景如下:


一、词义解析

  1. "长借"

    • 长期借用:区别于临时借用,"长借"指官方允许官员在较长时间内(通常数年)占有并使用特定官马,带有半永久性配给性质。
    • 制度属性:源于唐代的"长借马制度",是官员俸禄体系的补充,常见于《唐六典》《宋史》等典籍记载。
  2. "马"

    • 官马资源:特指官府饲养或征调的马匹,属国家战略物资,需严格登记管理。

二、历史制度背景

  1. 唐代起源

    唐代实行"长借马"制度,允许高级官员(如五品以上)或特定职务者(如节度使、刺史)长期借用官马,用于公务出行或军事需求。例如:

    《唐六典·卷十七》载:"凡驿马,给起四足;闲厩马,给官员长借。"

    (来源:唐代典章制度文献《唐六典》)

  2. 宋代沿革

    宋代延续此制,但管理更严格。据《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三百三十一》:

    "诸司长借马,每岁终须验其肥瘠,死损者偿值。"

    (来源:宋代编年史《续资治通鉴长编》)


三、使用规则与限制


四、与相关概念的区别

概念 性质 使用期限
长借马 长期公务配给 数年(需审核)
驿马 驿站临时调用 单次行程
私马 官员私人拥有 永久

五、词源考证

"长借"一词最早见于汉代简牍(如居延汉简),但制度化始于唐代。王充《论衡·卷十二》提及"久假不归谓之长借",可见其语义基础为长期占用但所有权不变。

(来源:汉代出土文献《居延汉简》;东汉哲学著作《论衡》)


参考文献

  1. 《唐六典》(唐代官修行政法典)

    中华书局点校本,1992年。

  2. 《续资治通鉴长编》(宋代李焘撰)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

  3. 《宋刑统》(宋代法典)

    法律出版社,1999年。

  4. 《居延汉简》(汉代边塞文书)

    文物出版社,1987年。

  5. 《论衡》(东汉王充著)

    上海人民出版社,1974年。

网络扩展解释

“长借马”是唐代官制中的一个特定称谓,具体含义及背景如下:

  1. 基本定义
    指唐代翰林学士初次进入翰林院时,由官府赠予的马匹。这一制度体现了唐代对翰林学士的礼遇,马匹作为代步工具,具有实用性和象征性。

  2. 历史背景与功能
    唐代翰林学士是皇帝近臣,负责起草诏书、参与机要。初入翰林院时,朝廷会赐予马匹,既方便其公务出行,也彰显身份地位。根据唐代李肇《翰林志》记载:“学士初入院,赐马一疋,谓之长借马”。

  3. 名称的特殊性
    虽称“借”,实为官方赐予。这种表述可能源于唐代官物管理制度的惯例,即名义上为“借用”,但实际归个人长期使用,反映了唐代官僚体系中对财物归属的特定表述方式。

  4. 相关考据来源
    该词主要见于《说郛》所引《翰林志》及后世词典(如《汉语大词典》),现代研究多将其视为唐代职官制度与礼仪的组成部分。

别人正在浏览...

按县螯蟹滨海搏获铲削晨戒撤营吃得准尺方宠携楚楚可爱出牙次绪都司厚德载福怀徕华实化通魂色豁口燋壤记不真借便诫世景像忌针橘颂嬾拙隆穹马齿苋毛骨悚然迷丢答都配电盘癖爱骈坒片记幈宫埤助戗金千岁室潜值青亭权诡全身远祸尚平上昼沙塞子生死搏斗贳贷誓章庶威四散俗喧泰山不让土壤兔儿不吃窠边草托葬外强中干王税下脚谢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