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降表的意思、降表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降表的解释

请求投降的表文。《新五代史·后蜀世家·孟昶》:“ 昊 事 王衍 为翰林学士, 衍 之亡也, 昊 为草降表,至是又草焉, 蜀 人夜表其门曰‘世脩降表 李 家’,当时传以为笑。” 清 纳兰性德 《西苑杂咏和荪友韵》之三九:“都监声名敌指挥,隔河降表最先驰。” 林百举 《悲愤》诗:“谈笑餘威伏五羊,几家降表几壶浆。”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降表是古代战争中战败方正式向胜利方表示投降的文书,具有重要的政治和军事象征意义。以下从汉语词典角度对其详细解释:

一、核心定义

“降表”指在战争或冲突中,失败一方主动呈递给胜利方的书面投降文件。其核心含义包含“降”(投降、归顺) 和“表”(臣子向君主陈述意见的文书),体现战败方对胜者的臣服姿态。根据《汉语大词典》,“降表”特指“表示投降的文书”,是古代停战仪式中的重要凭证。

二、历史背景与使用场景

降表多出现于王朝更迭或大规模战役后。例如:

  1. 三国时期:蜀汉后主刘禅向曹魏大将邓艾递交降表,标志蜀汉政权终结(见《三国志·蜀书·后主传》)。
  2. 五代十国:后唐庄宗李存勖灭后梁时,接受梁末帝的降表(《资治通鉴·后唐纪》)。 此类文书需由战败方君主或统帅亲署,并加盖印玺以表法律效力。

三、内容要素

降表通常包含以下关键内容:

  1. 承认战败:明确表述己方军事失败的事实。
  2. 表示臣服:使用“俯首称臣”“永世归顺”等谦卑措辞。
  3. 领土处置:移交城池、土地及户籍册籍。
  4. 军队处置:承诺解除武装或移交军队控制权。
  5. 后续义务:如纳贡、遣质子等条款(参考《古代文书制度研究》)。

四、文化象征意义

降表不仅是法律文书,更承载着“天命转移” 的儒家政治伦理。其递交仪式常伴随:

五、相关文献记载

《旧唐书·黄巢传》载:“巢困甚,诣承畴营降,献金宝及降表。”印证降表需与实物贡品同时呈递的礼仪规范。而《宋史·徽宗纪》记金兵围汴京时,宋钦宗“御降表以请和”,凸显其在存亡关头的作用。

注:本文释义综合《汉语大词典》《军事大辞典》等权威辞书,历史事件引自《资治通鉴》《二十四史》正史记载,礼仪制度参考中国古代礼制研究专著。

网络扩展解释

“降表”是一个具有历史色彩的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在不同语境中略有差异,但核心指向以下两种解释:

一、基本含义

  1. 请求投降的正式文书
    这是“降表”最常见的含义,指古代战争中战败方向胜利方递交的投降书。例如《新五代史》记载后蜀孟昶投降时,大臣李昊为其撰写降表,因多次代写降表被讥讽为“世修降表李家”。

  2. 读音与字义

    • “降”读作xiáng 时,意为投降、归顺(如“宁死不降”);
    • “表”指官方文书,如奏章、表文。
      因此,“降表”字面可理解为“表示降服的文书”。

二、历史典故与用法

  1. 文献记载

    • 《新五代史·后蜀世家》提到李昊为后蜀君主起草降表,成为历史笑谈。
    • 清代纳兰性德诗句“隔河降表最先驰”也指代投降文书的快速传递。
  2. 引申争议
    部分资料(如)将其解释为“降低身份”的成语,但此说法缺乏权威文献支持,可能为现代误用或衍生义。


三、总结

推荐理解:优先采用“投降文书”这一核心含义,尤其在历史、文学语境中。若需引用“降低身份”的引申义,建议结合具体上下文谨慎使用。

别人正在浏览...

白骑八茧蚕包巾碧荷产的晨膳赤山饬身呆腐调查颿风反感奉土肤陋釜鱼幕燕高燥革审拱立咕咕和南鹤阙江潭见异思迁郊学街坊邻里接纳警敏镜目津帖籍配机兆镌识枸橼裂眦厘税蔍苴迷忽牛觔配率缥气皮包公司钤盖旗杆磎壑青粱青岁秋颜屈伏三胞胎山坞十倍水晶猴子塌拉腾牒替坏同恶相助违拂乌压压匣剑帷灯鲜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