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短尾。 宋 刘攽 《贡父诗话》:“今人呼秃尾狗为厥尾;衣之短后者,衣曰厥。”
“厥尾”是一个汉语古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综合以下信息解释:
“厥尾”指短尾,常用于描述动物(如狗)尾巴短小或衣物后摆较短的特征。拼音为jué wěi,注音为ㄐㄩㄝˊ ㄨㄟˇ。
文献出处
该词最早见于宋代刘攽的《贡父诗话》,原文提到:“今人呼秃尾狗为厥尾;衣之短后者,衣曰厥。”。说明古代已用“厥”形容短尾或短后摆的衣物。
构词特点
“厥”在古汉语中有“短”“缺”之意(如“厥后”指“其后”),“尾”即尾巴,组合后强调“尾部短小”的特征。
现代汉语中,“厥尾”已非常罕见,主要见于古籍或语言学研究中。如需表达类似含义,更常用“短尾”“秃尾”等词汇。
厥尾是一个汉字词汇,表示指厥症时尾部呈特殊姿态。
厥尾的部首是厂,总共有6个笔画。
厥尾这个词来源于中医学。厥症是一种疾病表现,指人体气血不畅或脏腑功能失调时,常常会出现尾巴呈现特殊形态的症状。
在繁体字中,厥尾的写法为厥尾。
在古代汉字的书写中,厥尾的写法与现代基本相同,使用厂作为部首,表示尾部呈现特殊形态的症状。
他患上了厥症,厥尾明显弯曲。
厥症、厥倒、厥动、头晕目眩、目眩耳鸣。
厥症、厥倒。
正常。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