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语·公冶长》记 子路 言志,有“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之言,《北齐书·唐邕传》记 显宗 对太后称赞 唐邕 之才,且亲解所服青鼠皮裘以赐之,曰:“朕意在车马衣裘与卿共弊。”后遂以“同裘”为臣子受帝后恩宠之典。 宋 苏辙 《谢对衣金带表》之二:“此盖伏遇太皇太后陛下,天覆庶物,子养羣臣,机杼告功,远取同裘之义;范鎔成质,式示断金之诚。”
“同裘”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为“tóng qiú”,其含义在不同语境下有所延伸。以下是详细解释:
字面指“同穿一件皮裘”,比喻彼此关系亲密、情谊深厚。这一用法常见于描述朋友或亲人之间的深厚情谊。
君臣恩宠之典
源自《论语·公冶长》中子路“愿车马衣裘与朋友共”的志向,以及《北齐书·唐邕传》中显宗赐青鼠皮裘给唐邕的记载,引申为臣子受到帝王或后妃的器重与赏赐。
象征信任与共享
如宋代苏辙《谢对衣金带表》中以“同裘”表达君臣间的信赖与共同进退之义。
“同裘”兼具情感联结与政治恩宠的双重文化意涵,需结合具体语境理解。
同裘,是一个汉字词汇,意为同衣。下面将分别介绍该词的拆分部首和笔画、来源、繁体、古时候汉字写法、例句,以及相关的组词、近义词和反义词。
同裘的拆分部首是“衣”字的左边部分,表示与衣有关。它的总笔画数为9。
同裘这个词最早来源于古代中国,是用来表达人们穿着相同的衣物。古代人们通常根据身份地位、职业等因素来决定衣着,同裘一词揭示了人们的关联和共同性。
同裘的繁体写法为「同袍」,表示着亲密的同伴或同道之间穿着相同的衣物,象征着他们的团结和友谊。
在古代,同裘的汉字写法与现代稍有不同。在甲骨文中,他的形状类似于「爪」和「衣」的组合,表示了同一衣物的意思。随着时间的推移,它的形状逐渐演变成现代的样子。
他们是同裘兄弟,无论在什么时候都会互相帮助。
同裘在构词上可以与其他词语组合成新的词汇。例如,同裘兄弟、同裘姐妹、同裘伙伴等。
同裘的近义词有:同袍、同袍同宗。
同裘的反义词没有明确的对立词,但可以与不同衣物相对比,例如异裘。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