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俗的意思、浮俗的详细解释
浮俗的解释
(1).浮薄的习俗。 南朝 梁 萧统 《令旨解二谛义》:“正以浮俗,故无义可辨,若有义可辨,何名浮俗。” 唐 杜甫 《赠虞十五司马》诗:“交态知浮俗,儒流不异门。”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刘长卿》:“ 长卿 清才冠世,颇凌浮俗。”
(2).浅薄,粗俗。 宋 严羽 《沧浪诗话·诗证》:“《太白集》中《少年行》,只有数句类 太白 ,其他皆浅近浮俗,决非 太白 所作。” 叶圣陶 《倪焕之》十:“当然,灯会那种粗犷浮俗的‘白相人’风是应当改革的。”
词语分解
- 浮的解释 浮 ú 漂在水面上,与“沉”相对:浮桥。浮力。浮标。浮萍。浮泛。浮沉。漂浮。浮光掠影。 表面的:浮皮儿。浮土。浮雕。 空虚,不切实:浮夸。浮华。 不沉静,不沉着:轻浮。浮躁。 暂时的:浮记。浮支。 可
- 俗的解释 俗 ú 社会上长期形成的风尚、礼节、习惯等:俗尚。风俗。习俗。约定俗成(指某种事物是由群众通过长期实践而认定形成)。 大众化的,最通行的,习见的:俗名。俗语。俗曲。雅俗共赏。 趣味不高的,令人讨厌的:
网络扩展解释
“浮俗”是一个汉语词汇,主要包含以下两层含义:
一、基本解释
-
浮薄的习俗
指社会或群体中存在的轻薄、虚浮的风气,常带有贬义,强调缺乏深厚内涵或真诚态度。例如南朝梁萧统在《令旨解二谛义》中提到“正以浮俗,故无义可辨”,即批评浮俗导致无法辨明真义。
-
浅薄、粗俗
形容事物或言行缺乏深度、格调低俗。如宋代严羽在《沧浪诗话》中评价某些诗作“浅近浮俗”,认为其不符合李白的水准;叶圣陶在《倪焕之》中也用此词描述灯会的粗犷风格。
二、引证分析
- 历史文献中的用例
- 唐代杜甫《赠虞十五司马》中“交态知浮俗”,指人际交往中显露的浅薄风气。
- 元代辛文房《唐才子传》称赞刘长卿“颇凌浮俗”,强调其才华超越世俗。
三、近义词与反义词
四、应用语境
该词多用于文学批评或社会现象分析,既可描述文化现象(如习俗、艺术),也可评价个人言行。例如现代语境中,可批评“网络浮俗文化”或“浮俗的商业炒作”。
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汉语大词典》或古典文献原文。
网络扩展解释二
浮俗(fu2 su2)一词是指现代社会中流行的庸俗、低级、肤浅的风气或行为。它由《说文解字》所记录,是一个由两个部首构成的汉字。
拆分部首和笔画:
- 拆分部首:部首是浮(氵)和俗(人),分别表示“水”和“人”。
- 笔画:浮俗的总笔画数为13,浮有4画 (氵有3画),俗有9画。
来源:
浮俗一词源于古代,最早指的是在水面上漂浮移动的东西,引申为描述社会风气中的浮躁和肤浅。
繁体字:
浮俗在繁体字中的写法保持不变,仍然是「浮俗」。
古时汉字写法:
在古代的汉字写法中,浮俗没有太多变化。它的基本形态和现代汉字基本相同。
例句:
1. 这个电视节目充斥着浮俗的内容。
2. 他总是被纷杂的浮俗社交所困扰。
组词:
- 浮光掠影
- 浮生若梦
- 浮云蔽日
近义词:
- 俗气
- 拜金
- 肤浅
反义词:
- 高雅
- 纯粹
- 深沉
希望以上回答对您有所帮助!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