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谏楚的意思、谏楚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谏楚的解释

春秋 时 楚 孙叔敖 用“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故事谏阻 楚庄王 伐 晋 。事见《韩诗外传》卷十。后用以为典。 唐 骆宾王 《秋晨同淄州毛司马秋九咏·秋蝉》:“隐榆非諫 楚 ,噪柳异悲 潘 。”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谏楚”是一个历史典故类词语,其核心含义与春秋时期楚国名臣孙叔敖劝谏楚庄王的事件相关,具体解释如下:

一、词义解析

字面构成:

整体含义: 指孙叔敖以“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寓言故事,劝谏楚庄王放弃攻打晋国的典故,比喻劝诫当权者需审时度势、警惕潜在危机( )。


二、典故出处与背景

  1. 历史事件:
    • 楚庄王欲伐晋,孙叔敖以“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故事警示:若楚国攻晋,其他诸侯国可能趁虚而入。庄王听谏罢兵( )。
  2. 文献记载:
    • 主要见于《韩诗外传》卷十,后世《汉语大词典》等典籍均收录此典( )。

三、文学引用

唐代诗人骆宾王在《秋晨同淄州毛司马秋九咏·秋蝉》中化用此典:“隐榆非谏楚,噪柳异悲潘”,以蝉鸣暗喻劝谏需因势利导()。


四、使用场景

多用于历史评论或文学创作中,表示对当权者的劝诫行为,强调深谋远虑的重要性。例如:“此举颇有谏楚之智,避免了两线作战的困局。”

如需查阅完整典故文本,可参考《韩诗外传》或《汉语大词典》相关条目。

网络扩展解释二

《谏楚》的意思

《谏楚》是一个成语,意指谏谏痛切,极力规劝,希望对方能够听从劝告并改正错误。这个成语常用于描述谏言,劝诫或规劝别人。

拆分部首和笔画

《谏楚》的部首是言(yan2),分别有八画。

来源

《谏楚》出自于宪书《昭示谏府词》,这是中国古代士人对国家政治等方面的批评和劝告的一种方式。这个成语在中国历史上被广泛使用。

繁体字

《谏楚》的繁体字为「諫楚」。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汉字写法中,谏的写法为「諫」,楚的写法为「楚」。

例句

1. 他勇于谏楚,向领导提出了关于工作的建议。

2. 我们应该珍惜能够谏楚的机会,为国家的发展做出贡献。

组词

谏议、谏诤、入谏、谏垣等。

近义词

劝谏、规劝、规谏、规谏诤言等。

反义词

拍马、奉迎、阿谀等。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