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监谤的意思、监谤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监谤的解释

《国语·周语上》:“ 厉王 虐,国人谤王。 邵公 告曰:‘民不堪命矣!’王怒,得 衞 巫,使监谤者,以告,则杀之。” 韦昭 注:“监,察也。”后以“监谤”谓压制舆论。 宋 王安石 《杨刘》诗:“ 厉王 昔监谤,‘变雅’今尚载。” 宋 王十朋 《轮对札子》之一:“皇城置逻卒旁午察事,甚於 周 之监谤;内外将帅剥下赂上,结怨於三军。” 章炳麟 《訄书·哀清史》:“自 清 室滑 夏 ,君臣以监谤为务。”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监谤”是一个历史典故类词语,具体解释如下:

一、基本词义 指通过监视手段压制舆论,源于《国语·周语上》记载的周厉王暴政事件。周厉王为禁止百姓批评朝政,派遣卫巫监视民众,发现批评者即处死,导致“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

二、历史背景

  1. 典故出处:周厉王时期(西周晚期),因暴政引发民众不满,采用“监谤”手段镇压言论,最终引发“国人暴动”,厉王被流放。
  2. 后世引用:宋代王安石在《杨刘》诗中提到“厉王昔监谤”,王十朋则用此典批评当时皇城逻卒监察制度,章炳麟《訄书》也以此讽喻清代文字狱。

三、延伸含义 该词成为专制政权压制言论自由的典型象征,常被用于批判统治者对舆论的暴力控制手段。其核心特征包含:

四、现代关联 虽为古代词汇,但“监谤”反映的压制言论现象在历史中反复出现,如明清文字狱、近代特务政治等,成为研究专制统治与言论自由关系的重要案例。

网络扩展解释二

监谤

监谤是一个带有贬义的词汇,意思是指监视、揭发、诬告别人的过失、错误或坏事,用以达到中伤、诋毁和损害对方名誉的目的。

拆分部首和笔画

监谤的拆分部首是目和言,其中目表示与看有关,言表示与言语有关。

监谤的笔画数为13划。

来源

监谤一词最早出现在《庄子·逍遥游》一书中,意为盯着别人的过失言行而予以揭发。

繁体

监谤的繁体字为「監謗」。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监谤的写法有所不同。例如,晋代的写法是「傾毀」,意味着倾覆破毁;隋代的写法是「毀譾」,意味着毁坏诽谤。

例句

他经常监谤他人,用恶意的言辞来诋毁别人的声誉。

组词

监谤的相关词汇有:监视、揭发、中伤、诋毁、损害、名誉。

近义词

近义词包括:中伤、诬告、诽谤、诋毁。

反义词

反义词包括:表扬、赞美、褒奖。

别人正在浏览...

哀拯安周星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毕协跸止驳议慈眼当簿打覰鼎彝断桥负期改节易操膈臆狗头诡怪果谲汉椒悍辟回惶唧咕缉获积精救答絶吭款笃枯木发荣赖皮狗岚气冷锻丽蕚列刹里宰龙宾买牛卖劒盲信南子鸟巾平地木洽人弃命奇谭权贵显要泉云戎帐傻呼呼上停神方石端明霜点蜀秫素帻停机坪痛斥童山濯濯徒劳无功汪然微波畏涂煟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