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监察的意思、监察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监察的解释

[supervise;control] 监督考察;监督检举

详细解释

(1).监督察看。 汉 王逸 《<离骚>序》:“ 屈原 序其谱属,率其贤良,以厉国士,入则与王图议政事,决定嫌疑,出则监察羣下,应对诸侯。”《后汉书·窦融传》:“ 融 居属国,领都尉职如故,置从事监察五郡。”《红楼梦》第十四回:“这三十个每日轮流各处上夜,照管门户,监察火烛,打扫地方。” 冰心 《寄小读者》十二:“小朋友,请你们监察我,催我自强不息的奔赴这理想的最高的人格!”

(2).负有监督察看之责的官吏。 唐 元稹 《寄隐客》诗:“监察官甚小,发言无所裨。” 宋 王谠 《唐语林·识鉴》:“初 巖 为 淮南 崔鉉 度支使,除监察,十年不出京师,致位宰相。”《宋史·刘挚传》:“諫官御史员缺未补,监察虽满六员,专以察治官司公事,而不预言责。”

鉴别;辨别。监,通“ 鉴 ”。 元 石子章 《竹坞听琴》第二折:“你将那无显验的文书是监察,须不是俺 孔宣圣 遗留下。” 元 张寿卿 《红梨花》第一折:“你岂知他那有志题桥 汉 司马 ,怎不教人嗔怒发,是和非你心中自监察。”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监察(jiānchá)是汉语中由“监”与“察”组成的复合词,其核心含义指通过监督与核查行使管理职能。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第七版定义,“监察”指“监督考察国家机关及公职人员的工作”,具有权力制衡与社会治理的双重属性。

从词源学角度分析,“监”本义为俯视水面照影,《说文解字》释作“临下也”,引申为自上而下的监督;“察”则源自《周礼》中“察其行”的考核制度,包含详审辨明的含义。二字组合最早见于《后汉书·窦融传》中“监察列侯”的记载,体现古代官吏考绩制度。

在现代法律体系中,《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将其定义为“对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进行监督”的专门机制,涵盖廉政监督、履职监督和道德监督三个维度。该制度既包括纪检监察机关的纪律审查,也涉及审计、统计等专业技术监察手段。

从语用学角度看,“监察”常与“监督”构成近义关系,但更强调系统性与强制性。如汉典网对比指出,“监督”侧重过程观察,而“监察”包含调查处置权,常见于“监察委员会”“监察建议书”等法定术语组合。

网络扩展解释

“监察”一词的含义可以从以下多个维度综合解析:

一、基本定义

监察(jiān chá)指对机关或公职人员的监督、考察及检举行为,核心在于通过督促和约束保障权力规范运行。例如《红楼梦》中提到的“监察火烛”即为此意,强调对具体事务的监督。

二、历史演变

  1. 古代用法:最早见于《后汉书》,指官员对地方行政的监督视察,如“监察五郡”。
  2. 现代发展:2018年宪法修正案增设“监察委员会”,将其纳入国家机构体系,标志着监察职能的法定化。

三、法律与制度

四、职能区分

  1. 与“纪检”的关系:纪检侧重党内纪律监督(如党纪处分),监察则覆盖所有公职人员(含非党员),两者在机构层面常合署办公。
  2. 与其他监督的差异:针对环境、仪表等非权力行为时,需用“监测”“监控”等词,而“监察”专指对权力运行的监督。

五、实际应用

总结

监察是通过制度化手段对公权力进行约束的体系,兼具历史传承与现代法治特征,其核心在于“以权力监督权力”。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法律条文或案例,可参考《监察法》及宪法相关章节。

别人正在浏览...

白榜本态避让不经不死不生苍唐惨恤朝宁春闺锄梃担架队丹炉达知独体儿童心理学遏隐放牛风珂耕市鸽子笼拱伏惯事鼓牀家常剿灭交沁寄客即速酒楼链节辽豕励兵秣马陵逼灵谈鬼笑励志笼头律学马枊明告木车鸟卵扭结烹燖丕休齐民丘樊生长期世孙首计吮疽舐痔私贩桃符板桃夭之化听失同源异派筒子皮违宪无所不包翔鸾翥凤贤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