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献纳院的意思、献纳院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献纳院的解释

唐 时朝廷专管臣民书奏呈文等的机构。 清 方以智 《通雅·官制》:“ 唐 之献纳院, 宋 之检院,古纳言也。”参见“ 匭院 ”。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献纳院是中国古代行政机构名称,其核心职能是接收臣民进献的财物或建言。据《汉语大词典》记载,该机构最早可追溯至宋代,是中央集权制度下财政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宋代文献《宋史·职官志》记载,献纳院主要负责收纳地方进贡的土特产、赋税盈余及特殊物资,其运作模式体现了"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财政理念。有学者在《中国制度史研究》中指出,该机构在元丰改制后并入太府寺,标志着财政管理体系的专业化变革。清代考据学家钱大昕在《廿二史考异》中特别考证了献纳院与唐代进奉院的承袭关系,揭示了中国古代财政机构名称演变的规律。北京故宫博物院官网公布的明代档案显示,类似机构在地方行政中延续至15世纪,主要负责处理藩属国的朝贡事务。

网络扩展解释

献纳院是唐代设立的官方机构,主要职能是处理臣民提交的书信、奏章等文书,属于朝廷信息管理的重要部门。以下是详细解释:

  1. 核心职能
    献纳院负责接收和整理臣民的奏章、建议或投诉文书,类似于中央信息收集与中转机构。这一职能在唐代政治体系中起到沟通民间与朝廷的作用。

  2. 历史背景与演变

    • 据清代学者方以智《通雅·官制》记载,献纳院与宋代“检院”一脉相承,沿袭了古代“纳言”制度(即帝王听取民意的传统)。
    • 部分文献提到其与“匭院”相关。匭院是武则天时期设立的铜匭制度,用于收集民间意见,二者可能职能相近或存在继承关系。
  3. 词义争议说明
    提到献纳院与税务相关,但此说法未见于其他高权威性来源,可能因“献纳”一词的多义性导致混淆。主流历史文献均指向其文书管理职能,建议以唐代官方机构解释为准。

献纳院是唐代中央处理臣民奏章的专门机构,职能聚焦于文书管理而非财税,反映了古代信息传递制度的运作方式。

别人正在浏览...

颁给抱同背缝印碧眼胡儿吵架赪霞出分垂垂春泽剉折麤滞丹麦等给颠挤萼绿风教幅土感铭光伏效应刿目怵心瑰望惶悔会课婚币混混庉庉浑仪夹缠骄能甲舍接膝进退消长酒力蹶泄篱笆理繁剚剧凛凓龙辂麦浪密蒙溟诛木性腻理炮牂屏幛前生寝閤丘木欺玩如此这般生人气神怒人怨诗骚胎孩挺解托财吴祭酒小计狭义习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