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笳鼓的意思、笳鼓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笳鼓的解释

笳声与鼓声。借指军乐。《南史·曹景宗传》:“时韵已尽,唯餘竞病二字。 景宗 便操笔,斯须而成,其辞曰:‘去时儿女悲,归来笳鼓竞。借问行路人,何如 霍去病 ?’帝叹不已。” 唐 韩愈 《大行皇太后挽歌词》之一:“秋天笳鼓歇,松柏遍山鸣。” 宋 苏轼 《西山戏题武昌王居士》诗:“篙竿击舸菰茭隔,笳鼓过军鸣狗惊。” 明 沉采 《千金记·囊沙》:“笳鼓震天鸣,旌旗耀日明。”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笳鼓是汉语中的一个复合词,由“笳”和“鼓”两种古代乐器名称组合而成,主要用于指代古代军乐或仪仗音乐,具有鲜明的军事与边塞文化意象。以下是详细释义:

一、字义分解

  1. 笳 (jiā)

    古代一种簧管乐器,又称“胡笳”,起源于北方游牧民族。其音色悲凉高亢,多用于军中传达号令或抒发戍边将士的思乡之情。

    来源:《说文解字》释“笳”为“卷芦叶吹之”,《乐府诗集》载其“出自胡中,声悲壮”。

  2. 鼓 (gǔ)

    打击乐器,以皮革蒙面,敲击发声。在古代战争中用于指挥进退、提振士气,是军乐的核心乐器。

    来源:《周礼·夏官》记载“鼓人掌教六鼓四金之音声”,《诗经·小雅》有“击鼓其镗”描述战鼓之声。

二、复合词“笳鼓”的涵义

笳鼓特指以笳和鼓为主奏乐器的军乐队及其演奏的音乐,常见于以下场景:

三、历史与文化背景

笳鼓作为“鼓吹乐”的重要组成部分,盛行于汉唐时期,融合了中原与北方民族的音乐特色。其演奏形式分为两类:

  1. 横吹:骑兵队列所用,以鼓、角为主;
  2. 鼓吹:车驾仪仗所用,以笳、箫为主。

    来源:宋代郭茂倩《乐府诗集》分类整理汉魏至唐的鼓吹曲辞,详载其演变。

四、现代使用场景

现代汉语中,“笳鼓”一词主要用于:

笳鼓不仅是古代军乐的代称,更承载了军事、文化与情感的多重象征,其悲壮激昂的音色成为边塞诗与历史叙事中的经典符号。

网络扩展解释

“笳鼓”是古代军乐中两种乐器的组合,具有特定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以下是详细解释:

1.基本定义

“笳”指胡笳,是一种双簧吹奏乐器,原为西北游牧民族所用,汉代传入中原,音色凄怆悠远,适合表现边塞情感;“鼓”则是打击乐器,常用于军事指挥或仪式。二者合称“笳鼓”,代指军乐或行军仪仗中的乐声。

2.历史与用途

3.文化意蕴

笳声的哀婉与鼓声的雄壮结合,既象征战争的肃穆,也寄托思乡之情。蔡文姬《胡笳十八拍》更赋予其深沉的悲怆色彩。

4.乐器组合演变

隋唐时期,笳鼓被纳入不同鼓吹乐部,如“大横吹部”含笳、鼓、笛等,用于卤簿(仪仗)与行军,凸显其礼仪与实用功能。


如需进一步了解笳的形制或鼓吹乐分类,可参考历史文献或音乐史研究资料。

别人正在浏览...

安忍慠亢白首无成綳吊笔管条直鼻亭博山铜测候蟾宫扳桂朝涉呈政出归打寒噤带钢恶语中伤方足发止风什父母恩勤父忧共産主义青年团广成光溜溜鹤庭闳达化粪池画蚓涂鸦嘉运季绢哴呛凉叶柳庄翁摩荡念曲牵援侵蠹穷踧惸惸秋皛乞降绕远儿濡鹈山芎射钩身伴声利客手紧束杖理民嗣响颂德碑缩衣啬食铁裲裆同品推纠忘机无复响振蟹爪西佛爷息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