膏镬的意思、膏镬的详细解释
膏镬的解释
油锅。 唐 房千里 《杨娼传》:“帅之妻乃拥健婢数十,列白梃,炽膏鑊於廷而伺之矣。”
词语分解
- 膏的解释 膏 ā 肥,肥肉:膏粱(肥肉、细粮)。膏腴。膏沃。 脂油:春雨如膏。膏泽(a.滋润作物的及时雨;b.喻给予恩惠)。 中医指心尖脂肪,认为是药力达不到的部位:病入膏肓。 膏 à 把油抹在车轴或机械上:
- 镬的解释 镬 (鑊) ò 锅:镬盖。 古代的大锅:鼎镬(常作为烹人的刑具)。镬亨(“亨”,同“烹”)。汤镬(古代酷刑,把人投入盛着沸水的锅中煮死)。 笔画数:; 部首:钅; 笔顺编号:
网络扩展解释
“膏镬”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通过以下方面解析:
1.基本词义
- 释义:指“油锅”,即盛满油脂的大锅。其中“膏”指油脂或肥肉,“镬”指古代的大锅(如鼎镬)。
2.构成分析
- 膏:既可指脂肪、油类物质(如“焚膏继晷”),也可指糊状物或中成药膏剂。
- 镬:古代烹煮器具,后多指刑具中的大锅(如“斧锯鼎镬”)。
3.用法与示例
- 文学引用:唐代房千里《杨娼传》中描述“炽膏鑊於廷而伺之”,指用烧热的油锅作为威胁或刑罚工具。
- 语境差异:在一般语境中可指烹饪器具,但在文献中多与酷刑或威吓场景相关。
4.文化背景
- 刑罚象征:古代“鼎镬”常与残酷刑罚关联,如《汉书》中“鼎镬之诛”的记载,体现其文化含义的延伸。
5.现代应用
- 罕见使用:现代汉语中极少出现,主要用于古籍研究或特定文学表达。
若需进一步了解古代刑具或相关词汇的演变,可参考《汉语大词典》等权威辞书。
网络扩展解释二
膏镬的意思
膏镬(gāo huò)是一个比较常见的汉字词语,它的主要意思是指炊事用具,用来煎炒菜肴的器皿。
拆分部首和笔画
膏镬的拆分部首是“⺼”和“钅”,分别代表肉和金属。它的总笔画数是21画。
来源和繁体
膏镬这个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最早出现在《尔雅》一书中,用来描述古代烹饪时使用的器皿。在繁体字中,膏镬的写法为「膏鑊」。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时候的汉字写法中,膏镬的字形稍有变化。膏的写法为「黄 + ⺼」,而镬则为「䤮(huò) + 钅」。
例句
1. 妈妈在膏镬里翻炒着青菜。
2. 这个膏镬是我奶奶传给我的家传宝藏。
组词
膏镬可用来组词,如膏药、镬瓦、膏药、铁镬等。
近义词
与膏镬意思类似的词语有炒勺、炒锅、煎锅等。
反义词
与膏镬意思相反的词语可以是蒸锅、炖盅等。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