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抄录文书的人员。《清会典事例·吏部九·验封清吏司》:“凡京吏之别三,一曰供事,二曰儒士,三曰经承;外吏之别四,一曰书吏,二曰承差,三曰典吏,四曰攒典;皆选於民而充之,役五年而更焉。非经制者曰贴写,曰帮差,其滥者禁之。” 李英儒 《野火春风斗古城》第三章五:“ 邢双林 生活没着落,又怕挑壮丁,便主动混到伪治安军里,当了一名贴写。”
“贴写”一词主要有以下两种解释,具体含义需结合语境判断:
字面含义(动词性)
指将文字或图案清晰书写后粘贴于物体表面,强调“贴”与“写”的结合。例如:贴写保护标签、贴写天灯发源地标识等。这一用法常见于日常操作或装饰场景。
历史职务(名词性)
在清代文献中,“贴写”指非正式编制的抄录文书人员,属于辅助性吏员。据《清会典事例》记载,这类职位与“帮差”并列,需通过选拔且受编制限制,常见于官府或军队中处理文书工作。
补充说明:
贴写是一个动词,意为将文字、图案等粘贴在纸张、墙壁等物体上。
贴写的部首是贝字旁(贝字底)和言字旁,笔画数为11画。
贴写一词最早出现在《汉语大字典》中,是由“贴”和“写”两个字组合而成。
在繁体字中,贴写的写法为「貼寫」。
在古时候汉字的书写中,贴写的写法可能会有一些差异,不过总体上仍保持了贴和写两个字的结合。
1. 她喜欢贴写漂亮的贺卡送给朋友。
2. 这幅画的作者在右下角贴写了自己的名字。
对贴写进行组词,可以得到:贴纸、贴图、书写、字写等。
贴写的近义词有:粘贴、贴附。
贴写的反义词为:拆除、撕下。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