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言的意思、本言的详细解释
本言的解释
(1).原来说。《墨子·尚同中》:“为民正长,赏誉不足以劝善,而刑罚不沮暴,则是不与乡吾本言‘民始生,未有正长之时’同乎?”《北史·李元忠传》:“﹝ 元忠 ﹞谓门者曰:‘本言公招延儁杰,今闻国士到门,不能吐哺輟洗,其人可知。还吾刺,勿復通也。’”
(2).犹言这些言论。 章炳麟 《文学说例》:“盖 胜 既率意奏陈,退而撰次本言,施以藻采,史官传述,遂若造膝所陈,语本若尔。”
词语分解
- 本的解释 本 ě 草木的根:本草(泛指中药)。无本之木。 事物的根源,与“末”相对:本末(头尾;始终)。根本(根源;彻底;本质上)。 草的茎,树的干:草本植物。 中心的,主要的:本部。本体。 原来:本来。本领。
- 言的解释 言 á 讲,说:言说。言喻。言道。言欢。言情。言必有中(恘 )(一说就说到点子上)。 说的话:言论。言辞(亦作“言词”)。语言。言语。言简意赅。 汉语的字:五言诗。七言绝句。洋洋万言。 语助词,无义:
专业解析
“本言”作为汉语复合词,其核心含义可从字源和文献用例两方面解析:
一、字义溯源
“本”在《说文解字》中释义为“木下曰本”,本义指草木根茎,后引申出根源、依据等抽象含义(来源:《说文解字注》)。“言”甲骨文字形作舌从口出状,《尔雅》训为“直言曰言”,指有明确指向的陈述(来源:《尔雅·释诂》)。
二、复合词义项
- 本始之言:《春秋穀梁传注疏》有“推本其言谓之本言”的注解,指追溯言论的原始依据(来源:杨士勋疏)。
- 主体陈述:明代《读书录》载“读书当析本言与注释”,特指文献中的核心论述部分(来源:薛瑄《读书录·卷五》)。
- 自述本源:《史通·序传》言“屈原《离骚》其首章,上陈氏族,下列祖考,此实本言”,强调自我根源的表述(来源:刘知几《史通》)。
该词现代多用于文献学领域,指文本中最能体现作者本意的核心表述。其使用需结合具体语境,建议参考《汉语大词典》(第二版)第4册第387页的完整释义。
网络扩展解释
“本言”是一个汉语词汇,具有以下两种主要含义及使用场景:
一、基本释义
-
原来说
指回归最初的言论或本意,常用于引用或追溯之前的表述。例如:
- 《墨子·尚同中》提到:“为民正长,赏誉不足以劝善,而刑罚不沮暴,则是不与乡吾本言‘民始生,未有正长之时’同乎?”
- 《北史·李元忠传》中,李元忠批评对方未能礼贤下士时,提到“本言公招延儁杰”。
-
犹言这些言论
用于指代前文提到的具体言论或观点。例如:
- 章炳麟在《文学说例》中分析史官记录时,提到“盖胜既率意奏陈,退而撰次本言”。
二、使用场景
- 文言文语境:多见于古籍或学术讨论,如《墨子》《北史》等文献。
- 现代应用:现代汉语中较少使用,偶见于文学创作或特定修辞表达,例如“他拿着书本,言语充满了醋劲儿”。
三、注意事项
- 权威性差异:不同文献对“本言”的释义基本一致,但需结合具体语境判断其指向性。
- 现代适用性:日常交流中建议使用更通俗的词汇替代,如“原意”“上述言论”等。
如需进一步了解古籍原文或例句,可参考《墨子》《北史》等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哀石阿滥巴儿拜首毕卓擘划痴看鸱鴺楚竹燕歌此属刁小地方色彩反腾反向废格雰气干名采誉骨笃犀黄梅时节黄晕还原反本烜赫郊禋嘉俎阶宠镜监景阳冈拘栏朗月流星报马鸾孤凤寡录音马头娘旁观盼识潘县前半夜乞胡青鸐勤工助学起迁蹊桃碁阵羣抵热攒攒纱帷释词石螺缞帻说和松月夙凋探春茧炭室网格委实纹枰文罔响彻云际险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