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见“ 浆酒霍肉 ”。
“浆酒藿肉”是一个古代汉语成语,拼音为jiāng jiǔ huò ròu,其核心含义是将酒肉视为水浆和豆叶般普通的东西,形容生活奢侈浪费。以下是详细解释:
字面释义
引申义
形容生活极度奢侈,对珍贵资源毫不珍惜,多含贬义。
典故来源
出自《宋书·周朗传》:“涂金披绣,浆酒藿肉者,故不可称纪。”
此句批评当时权贵铺张浪费、挥霍无度的现象。
语法结构
联合式成语,可作宾语或定语,如:“宾客浆酒藿肉”(《艺文类聚》引《汉书》例)。
近义词
“浆酒霍肉”(“霍”通“藿”,二者为异形词)。
该成语反映了古代社会对奢靡之风的批判。通过将酒肉类比为粗茶淡饭,强调奢侈行为的荒诞性,常用于劝诫节俭。
如需进一步了解,可参考《宋书》《艺文类聚》等古籍原文。
《浆酒藿肉》是一个成语,形容人们过着艰苦朴素的生活,生活简单,没有过多的奢华享受。用于比喻追求简单、朴素生活的境界。
拆分《浆酒藿肉》的部首分别是:水、酉、艹、肉。笔画分别为:7画、8画、6画、6画。
《浆酒藿肉》来源于《西京杂记》的一则故事。故事说的是唐朝时期,宰相杨国忠去世后,他的官员们送来一个金陵的士人才,希望由他来接替杨国忠的宰相职位。这位士人才拒绝了官员们的提议,他说:“我宁愿吃浆酒藿肉,也不愿吃香肠美酒。”他的意思是表示自己追求朴素生活,不追求权势富贵。
《浆酒藿肉》的繁体写法为「漿酒藿肉」。
在古代,还没有正式的规范化汉字写法,因此《浆酒藿肉》的写法会略有不同。例如,「浆」可能写作「漿」,「藿」可能写作「臛」,「肉」可能写作「⺼」。
他对名利不争,宁愿过浆酒藿肉的生活。
- 浆酒 - 藿肉
简朴生活、淡泊名利
奢华享乐、铺张浪费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