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互救助。《周礼·地官·大司徒》:“五族为党,使之相救。”《孙子·九地》:“所谓古之善用兵者,能使敌人前后不相及,众寡不相恃,贵贱不相救,上下不相收。”
“相救”是一个汉语动词短语,其含义和用法如下:
“相救”指通过行动帮助他人脱离危险或困境,核心在于“救助”行为。根据语境可分为两种方向:
类型 | 示例 | 语境方向 |
---|---|---|
四字成语 | 同舟相救 | 双向互助 |
叙事表达 | 医生全力相救 | 单向施救 |
历史典故 | 围魏救赵(间接相救) | 策略性救援 |
多见于书面语及正式场合,日常口语中更常用“帮忙”“救人”等表达。在文言文和成语中保留度较高,如《史记》中“诸侯相救”指各国互相支援。
需注意:“相”在不同语境中可能产生歧义,如“相亲”中的“相”表示互相,而“相劝”既可指互相劝解,也可指单方劝说,需结合上下文判断。
相救是指互相帮助、相互拯救的意思。这个词通常用来描述人们在危难时刻互相支持、互相保护的行为。
相救是由“目”和“手”两个部首组成的汉字。它总共有14个笔画,其中“目”部分占了6个,而“手”部分占了8个。
相救这个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儒家经典《论语》中的一句话:“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意思是要对他人施以援手,不要做对自己不愿意被人做的事情。这句话成为了相救这个词的理论基础。
相救的繁体字为「相救」,没有任何差异。
在古时候,相救的写法基本与现代汉字相同,没有太大的变化。
1. 在地震发生时,大家互相相救,众志成城,渡过了难关。
2. 在意外事故中,他毫不犹豫地冲到了消防队员身前,与他们一起相救被困的人。
相救可以组成其他许多词语,例如:
1. 相互救助
2. 相互拯救
3. 相互支持
4. 相互保护
相救的近义词包括:援助、救助、扶助、支援。
相救的反义词包括:放弃、抛弃、冷漠。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