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木简与笔。借指文辞。 明 宋濂 《申鲜生辞》:“溺觚翰者,以古今之学无出於文而不知有经术之渊奥。” 明 张居正 《宝谟记》:“国政有暇,独以觚翰自适。”
“觚翰”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由“觚”和“翰”组合而成,其含义可通过分字解释和文献例证来理解:
分字释义
整体含义
二者合称“觚翰”,字面指木简与毛笔,引申为书写工具或文辞、文章。例如明代宋濂《申鲜生辞》中“溺觚翰者”即指沉迷于文字创作的人。
文献例证
该词多见于古代典籍,如张居正《宝谟记》用“觚翰自适”表达以写作为乐的状态,体现其常用于描述文人雅士的书写活动。
该词属于文言词汇,现代使用较少,需结合具体语境理解,多指向与书写、文辞相关的含义。
觚翰是一个古代汉字,它的意思是指毛笔的尖端。
觚翰的部首是⺮(用于表示与树木相关的意思),它共有13个笔画。
觚翰这个词最早出现在《说文解字》中,是古代人用来描述毛笔尖的词汇。
在繁体字中,觚翰的写法是觚翰。
古时候,觚翰的写法可能有所不同,但基本的意思和现代汉字并无太大的区别。
1. 他用觚翰轻轻写下了一行行婉约的诗句。
2. 墨水渐渐消耗,觚翰的尖端变得越来越尖。
觚翰并没有很多常见的组词,因为它是一个独立的词汇。
近义词可以是毛笔、笔尖等。
反义词可以是纸张、墨块等。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