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凶暴忤逆。 汉 陈琳 《为袁绍檄豫州文》:“彊寇桀逆,拒围一年, 操 因此未破。”《后汉书·孔融传》:“窃闻领 荆州 牧 刘表 桀逆放恣,所为不轨。”《三国志·魏志·陈留王奂传》:“前逆臣 钟会 构造6*反乱,聚集征行将士,劫以兵威,始吐姦谋,发言桀逆,逼胁众人。”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桀逆汉语 快速查询。
“桀逆”是一个古汉语词汇,主要含义为凶暴忤逆,常用于形容残暴、违背道义的行为。以下是详细解释:
现代语境中较少单独使用“桀逆”,但可通过成语“桀逆放恣”理解其内涵,用于描述极端专横、无视规则的人或行为。
若需进一步了解成语“桀逆放恣”的详细分析,可参考权威文献如《后汉书》或《汉语成语大辞典》。
桀逆是指违抗君王法度,犯上悖變的行為。這個詞出自《周易·剛柔篇》:“剛柔之策,未定也;憤怒之事,君子之戒也。有故無斁,尊主之道也;故桀之心,用之則速,桀於百畝之內山焉,桀之室喪邑,桀之身喪國,反常稱桀。君子遠之而嚴之。”在古代,桀逆是對於逆境之心臟的稱呼,後來演變成對於不稱職的統治者的貶義用語。
桀逆的部首有木(ㄧ)和身(身)。
桀逆的簡體字筆劃為15筆。
《周易·剛柔篇》
桀逆的繁體字為擳逆。
古時候「桀逆」的漢字寫法為「桀㐱」。
1. 他的桀逆行為引起了國家的危機。
2. 書中描寫了該國的桀逆統治者和人民的苦難。
1. 逆臣:指背叛君主、不忠不信的臣子。
2. 桀黠:指心機深沉、狡詐多端。
3. 逆境:指不利的環境或困難的處境。
1. 逢迎:表示迎合他人的意願,對外部的事物實行順從。
2. 反叛:表示背叛、反對和拒絕。
順從、服從。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