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或问的意思、或问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或问的解释

文体的一种。用问答体以说明论点。多用于书名。 宋 朱熹 《<中庸章句>序》:“且记所尝论辩取舍之意,别为《或问》,以附其后。”《四库全书总目·四书一·四书或问》:“《四书或问》三十九卷, 宋 朱子 撰。 朱子 既作《四书章句集注》,復以诸家之説纷错不一,因设为问答,明所以去取之意,以成此书。”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或问”是一个古汉语中常见的表达结构,具有特定的语义和语用功能,主要出现在经典注疏、论辩文体和学术问答中。其核心含义和用法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释:

  1. 字面结构与基本含义:

    • “或”: 此处作无定代词使用,意为“有人”、“有的人”或“某人”,并非表示选择的连词“或者”。它指代一个不确定的发言者或提问者。
    • “问”: 意为“提问”、“发问”。
    • 合义: “或问”直译为“有人问”,表示假托某人(或泛指他人)提出问题。这是一种常见的设问方式,用于引出下文要讨论或辩驳的观点或议题。其功能类似于现代汉语中的“有人可能会问…”或“设问…”。来源:《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对“或”作为无定代词的释义;王引之《经传释词》对“或”用法的考证。
  2. 用法与功能:

    • 引出问题: 这是“或问”最核心的功能。作者通过“或问”引入一个可能存在的疑问、异议或需要进一步阐释的观点,作为自己展开论述的起点。例如在注释经典时,常用“或问”提出对经文的不同理解或疑难。
    • 设靶辩驳: 在论辩性文章中,“或问”常用来提出一个需要批驳的论点(即“设靶子”),然后作者进行反驳或澄清。这有助于深化论证,使观点更具针对性。
    • 自问自答: 虽然字面意思是“有人问”,但在实际文本中,这个“问”往往是作者自己设计的,目的是通过问答的形式更清晰、更有层次地阐述自己的见解。这是一种修辞策略。
    • 谦逊表达: 使用“或问”而非直接陈述问题,有时也带有一种谦逊的意味,暗示问题并非作者独创或强加,而是代表了一种普遍存在的疑问。来源:历代典籍(如《论语》注疏、《朱子语类》等)中“或问”的实际用例分析;古代文体学研究(如论辩文、问答体)。
  3. 作为一种文体形式:

    • 历史上,“或问”还发展成为一种特定的问答体著述体裁。最著名的例子是南宋朱熹的《四书或问》。在这类著作中:
      • 作者系统地预设(或收集) 了关于某部经典(如《大学》、《中庸》、《论语》、《孟子》)的诸多疑问。
      • 以“或问”的形式将这些问题列出。
      • 然后逐一进行详细的解答和阐释。
    • 这类“或问”体著作旨在补充和深化对主体注释(如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的理解,解决读者可能产生的困惑,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来源:朱熹《四书或问》序跋及内容体例;《中国古籍善本书目》对“或问”类著作的著录。
  4. 演变与影响:

    • “或问”的表达方式和文体形式在后世被广泛沿用,尤其在经学、理学著作和学术笔记中非常常见。明清时期的学者在注解经典或阐述个人思想时,也常采用“或问”体或在其行文中使用“或问”引出问题。来源:清代学者(如毛奇龄、方苞等)著作中对“或问”体的运用;《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对相关著作的评述。

“或问”在汉语词典学和古典文献语境中,核心含义是“有人问”。它既是一种修辞性的设问表达,用于在论述中引出问题、设靶辩驳或自问自答;也发展成为一种特定的问答体著述体裁(如朱熹《四书或问》),用于系统解答关于经典的疑难问题。其关键在于“或”作为无定代词指代不确定的提问者,是古人进行学术讨论和思想阐述的一种重要方式。

网络扩展解释

“或问”是一个源自古代汉语的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在不同语境中有所区别,主要可从以下两个层面理解:

一、作为动词短语的用法

在文言文中,“或”可表示“有人”“有时”或“或许”,因此“或问”字面可理解为“有人问”“有时问”或“或许问”。这种用法常见于古代文献中,用于引出问题或讨论。例如:

二、作为文体的专称

“或问”更重要的含义是一种文体形式,特指通过问答体来阐明论点的著作体裁,多用于书名。例如:

现代使用情况

当代汉语中,“或问”的动词用法已较少见,主要作为学术术语指代古代文体,或用于特定文化场景(如仿古文章、哲学讨论)。例如在古籍研究中,常提到《中庸或问》《大学或问》等经典注释类书籍。

需根据语境判断其含义——若为独立短语,多表示提问行为;若出现在书名或学术讨论中,则指问答体著作。

别人正在浏览...

爱不释手黯沮柏黄白旃笔錔仓龙册印昌会穿求寸效道官东奔西窜遁世离俗躲猾儿二疎儿壻飞灺霏烟風鯁负儋乖误光焰万丈古冶和口火中莲井中泥集体户孔雀屏狂气括集拉忽掠卖华工令不虚行露店面进明斯克悯农啮毡佞媚赔房抢掠青紫畎畒如履如临沙泉石笔石耳霜利陶令琴推沟颓响晚光腕头围透无为像夹小奴小舞小饮心慈面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