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归谬法的意思、归谬法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归谬法的解释

[reduction to absurdity] 证明定理的一种方法,先提出跟定理中的结论相反的假定,然后从这个假定中得出跟已知条件相矛盾的结果来,这样就否定了原来的假定而肯定了定理

运用归谬法,是这篇杂文在论证上的最大特点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归谬法(Reductio ad Absurdum)是汉语逻辑学中的一个重要论证方法,指通过假设某个命题为真,进而推导出荒谬或矛盾的结论,从而证明该命题实际为假的推理方式。其核心在于“以子之矛,攻子之盾”,通过揭示对方论点中的逻辑矛盾来否定其合理性。

一、定义与逻辑形式

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的释义,归谬法属于“间接论证”的一种,其典型结构为:

  1. 假设命题P成立
  2. 由P推导出结论Q
  3. 证明Q为假或矛盾
  4. 因此P不成立

    例如:若假设“所有语言都没有语法规则”为真,则会导致语言无法传递信息这一矛盾结论,故该假设不成立。

二、核心特征

  1. 反证性

    通过否定对立观点来间接证明己方立场,常见于数学证明(如反证法)与哲学思辨。

  2. 矛盾导向

    依赖逻辑矛盾(如“A与非A同时成立”)或事实矛盾(如推导结果违背客观规律)作为反驳依据。

  3. 修辞功能

    在辩论中强化说服力,《汉语修辞学》指出其能“凸显对方论点的悖谬性”。

三、历史渊源与应用

该方法可追溯至古希腊亚里士多德的逻辑体系,其在《工具论》中系统化使用归谬论证。中国古代典籍如《墨子·小取》的“悖”论(“以言为尽悖,悖,说在其言”)亦蕴含类似逻辑思想。现代应用中常见于:

四、与相关概念的区分

权威文献参考

  1.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商务印书馆, 2016.
  2. 王希杰.《汉语修辞学》(修订本). 商务印书馆, 2014.
  3. 孙中原.《中国逻辑研究》. 商务印书馆, 2006.
  4. 陈波.《逻辑学导论》(第4版).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20.

网络扩展解释

归谬法(又称反证法)是一种逻辑推理方法,通过假设某个命题的反面成立,进而推导出矛盾或荒谬的结论,从而证明原命题的正确性。其核心思想是“以彼之矛,攻彼之盾”,属于间接证明的范畴。


核心步骤

  1. 假设对立命题:先假设需要证明的命题(设为A)的反面(非A)成立。
  2. 逻辑推导:从非A出发,通过已知的公理、定理或事实进行推理。
  3. 导出矛盾:在推导过程中发现与已知事实、公理或假设本身矛盾的结论。
  4. 否定假设:因矛盾的存在,说明非A不成立,从而证明原命题A为真。

应用场景

  1. 数学证明
    例如,证明“√2是无理数”时,假设√2是有理数(可表示为分数a/b),推导出a和b均为偶数,与最简分数定义矛盾,从而证明原命题成立。

  2. 哲学与辩论
    用于反驳对方观点,例如:若主张“所有人都是自私的”,可归谬为“若此命题成立,则主张者本人也是自私的,其观点可能出于私利,故不可信”。

  3. 法律与伦理
    通过假设某种行为合理,推导出违背公序良俗的结论,从而否定该行为。


特点与局限性


经典例子

归谬法通过“自我否定”的机制揭示真理,是逻辑学、数学和哲学中不可或缺的工具。若需具体案例或进一步探讨,可提供更多背景信息。

别人正在浏览...

碍叫摽拨镳驾标准煤耗率滭沸必也正名藏蓄层流驰名天下串游辞见班雌霓之诵毳幔大春带水拖泥等高线镫骨颠头耸脑敦害鹅胰藩表翻天覆地焚骨府帅高知罟船贵功孤寄濠堑横滋贿单祸起萧墙讦奸几何鲸吸牛饮祭仆吉兆捐金抵璧浚渠肯心苦克阑得龙战于野鸾缨买死木雍内老板泡蜑轻容弱猥顺风旗调节税童心未泯危椽香附子乡请相值小次萧郎笑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