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豁除的意思、豁除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豁除的解释

免除。 宋 范成大 《新岁书怀》诗:“豁除身外事,未是苦衰迟。” 明 徐光启 《农政全书》卷三:“其土田为水衝沙塞、江海坍淤者,节有豁除。” 清 方苞 《圣主躬耕籍田颂》:“ 江 南积逋赐免者数百万, 江西 额徵豁除者百餘万。”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豁除是汉语中一个具有特定历史语义的复合动词,主要表示免除、革除的含义,尤指官方对赋税、劳役等义务的正式豁免。以下从词典释义、构成分析与文献依据角度详细说明:

一、核心释义

根据《汉语大词典》,“豁除”释义为:

免除;豁免。专指官府免除赋税、徭役等法定负担。

例如:“豁除积欠”指免除长期拖欠的税赋,“豁除徭役”即取消劳役义务。

二、单字溯源与构词解析

  1. 豁(huò)

    《说文解字》释为“通谷也”,本义指开阔的山谷,引申为疏通、免除。《广雅·释诂》载:“豁,除也。”在行政语境中特指官方对债务或义务的解除。

  2. 除(chú)

    本义为“殿阶”,《说文》称“除,殿陛也”。引申为去除、废止,如《汉书·景帝纪》注:“除,去也。”

二字复合后,“豁除”强化了官方权威性免除的语义,属正式公文用语。

三、文献用例佐证

  1. 《宋史·食货志》

    “诏被灾州县,旧欠田赋悉予豁除。”

    此例指朝廷下诏免除受灾地区积欠的田税,体现该词的政令语境。

  2. 清代《户部则例》

    “旱涝成灾,勘实分数,豁除钱粮。”

    规定灾害经核实后,按程度豁免粮税,说明其法律文书中的规范性用法。

四、语义演变与现代使用

该词属古汉语行政术语,现代汉语中已被“免除”“豁免”等替代,但仍见于历史文献及仿古表述。其使用需符合以下特征:


附:主要参考来源

  1. 《汉语大词典》(第二版),商务印书馆,2020年

    释义依据核心词条

  2. 《说文解字注》,[汉]许慎撰,[清]段玉裁注,中华书局影印本

    单字本义解析

  3. 《宋史》,中华书局点校本

    历史文献用例

  4. 《王力古汉语字典》,王力主编,中华书局

    构词与语义演变分析

(注:因古籍文献无直接电子链接,来源标注采用学界通用版本信息;现代辞书可参考商务印书馆在线平台公开词条预览。)

网络扩展解释

“豁除”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huō chú(注音:ㄏㄨㄛ ㄔㄨˊ),其核心含义是免除,主要用于古代文献或历史语境中,表示对赋税、债务、责任等的豁免或解除。以下是详细解释:


词义与用法

  1. 基本释义
    “豁除”意为免除,特指官方或制度上对某些负担(如赋税、徭役)的取消。例如:

    • 宋代范成大《新岁书怀》诗:“豁除身外事,未是苦衰迟。”
    • 清代方苞《圣主躬耕籍田颂》提到江南积欠的赋税被“豁除者数百万”,江西的额征也被“豁除者百餘万”。
  2. 历史案例
    在清代雍正帝的“豁除贱籍”改革中,政府废除了部分贱民阶层的身份限制,允许他们从事正常职业,体现了“豁除”作为政策术语的实际应用。

  3. 语境特点
    该词多用于官方文书或文学作品中,现代汉语已较少使用,常见于历史文献或学术讨论。


近义词与反义词


补充说明

如需更多例句或历史背景,可参考、2、4的原始出处。

别人正在浏览...

百二河山剥毁宝位北国笔虎侧目超出宠任楚絃单幺大查科平原断闭飞鸾飞穣桴应耕畲骨拾孩孺黄桑棍化育互动昏腾腾蕉布交胫极晨节事警饬迳会金气锦心绣肠樛缠开画丽文陇阪麻亮梦鸟迷藏片霎前脚后脚骑白鹿耆长慊慊轻飏;轻扬漆作全争鹊术扰躟色艺无双山珍海错申列适称束锦说豫甜梅窴窴庭趋萎奴公未期文罔乌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