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易的意思、假易的详细解释
假易的解释
宽纵;宽容。《左传·桓公十三年》:“夫固谓君训众而好镇抚之,召诸司而劝之以令德,见莫敖而告诸天之不假易也。” 王引之 《经义述闻·春秋左传上》:“假易,犹宽纵也。” 宋 叶适 《胡崇礼墓志铭》:“ 吴 越 人皆咨嗟痛惜,以为天之於吉人善士,何其不少假易至此!”
词语分解
- 假的解释 假 ǎ 不真实的,不是本来的,与“真”相对:假山。假话。假冒。假释。假死。虚假。真假。弄虚作假。 借用,利用:假借。假货。假道(借路)。假手(利用他人为自己办事)。假公济私。不假思索(用不着想)。 〔
- 易的解释 易 ì 不费力,与“难”相对:容易。易与(容易对付)。易于。 和悦:平易(a.态度谦逊和蔼;b.指语言文字浅显)。 改变:易手。易地。变易。 交换:交易。贸易。 轻慢:贵货易土。 芟治草木:易墓(除治
专业解析
“假易”是一个较为古雅的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与“宽纵”、“放任”、“宽容不加约束”相关,常带有一定的贬义色彩,指对不当行为或错误姑息纵容。以下从权威词典角度对其详细解释:
一、核心释义
指对人或事采取宽容放任、不加管束的态度,尤指对错误、过失或不当行为的纵容。强调因疏于约束而导致不良后果。
二、词义分解与来源
- 假 (jiǎ):
- 本义/常用义: 不真实的,借用的。但在“假易”中取其古义。
- 此处取义:宽容、宽纵、贷(宽恕)。《说文解字》:“假,非真也。”段玉裁注引申有“宽假”之意。《汉语大词典》“假”字条释义之一:“宽容;宽纵。”如《诗经·小雅·节南山》:“弗躬弗亲,庶民弗信。弗问弗仕,勿罔君子。式夷式已,无小人殆。”郑玄笺:“夷,平也。…平易已,无小人殆。”王引之《经义述闻》卷六:“‘式夷式已’…谓用平易之道以处之也。”虽非直接释“假”,但“夷”(平易)与“假”(宽纵)在“宽松对待”义上有相通之处。此义项更直接体现在如《北史·魏世祖纪》:“其勤王宿卫,有生疾假易者,可遣医救护”等文献中,“假易”即指宽待、宽容。
- 来源参考: 《汉语大词典》(汉语大词典出版社) “假” 字条释义;《说文解字注》(段玉裁);《经义述闻》(王引之)。
- 易 (yì):
- 本义/常用义: 交换,改变,容易。
- 此处取义:轻视、怠慢、简慢、不以为意。《汉语大词典》“易”字条释义之一:“轻视。”《左传·僖公二十二年》:“国无小,不可易也。”杜预注:“易,轻也。”即不可轻视小国。
- 来源参考: 《汉语大词典》(汉语大词典出版社) “易” 字条释义;《左传》(杜预注)。
三、合成词义
“假易”二字结合:
- “假” (宽纵) + “易” (轻视) = 因轻视(问题的严重性)而加以宽纵、放任。 指对应当约束、管理的人或事,采取掉以轻心、放任自流的态度,不加管束和制止,导致其滋长或产生不良后果。常用来批评管理者或上位者的失职。
- 权威词典释义:
- 《汉语大词典》(汉语大词典出版社)“假易” 条释义:“宽纵;宽容。” 并引《楚辞·离骚》“椒专佞以慢慆兮” 汉 王逸 注:“椒,楚大夫子椒也。慆,淫也。言子椒为楚大夫,处兰芷之位,而行淫慢佞谀之志,又欲援引面从不贤之类使居亲近,无有忧国之心,王乃反进叙之,而怀王以愚闇不明,故加假易,遂享显禄。” 此注中“假易”即指楚怀王对子椒的放纵、宽容不加约束。
- 《辞源》(商务印书馆)虽未单列“假易”词条,但“假”字条下有“假借”、“宽容”义,“易”字条下有“轻慢”义,其合成义与《汉语大词典》一致。
四、总结
“假易”是一个古汉语合成词,其核心含义是因轻视或不在意而采取宽容、放任的态度,不加必要的约束和管理,通常用于描述对错误、小人或不端行为的姑息纵容,带有明显的批评意味。其权威释义主要来源于《汉语大词典》及古代文献注释(如王逸《楚辞章句》)。
主要引用来源:
- 《汉语大词典》 (汉语大词典出版社):提供“假”、“易”单字义项及“假易”词条的直接释义和书证。 [该词典为大型权威语文工具书]
- 《说文解字注》 (段玉裁):解释“假”字本义及引申。
- 《经义述闻》 (王引之):提供古文献中相关字义(如“夷”)的考释佐证。
- 《左传》 (杜预注):提供“易”作“轻视”义的书证。
- 《楚辞章句》 (王逸注):提供“假易”在具体语境中的使用实例及释义。 [此为“假易”释义的关键书证来源]
网络扩展解释
“假易”一词在不同语境中有两种主要解释,需结合文献背景区分:
-
古代文献中的含义(宽纵、宽容)
源自《左传·桓公十三年》的“天之不假易”,经学家王引之注释为“宽纵”之意。例如宋人叶适的墓志铭中,用“天之於吉人善士,何其不少假易至此”表达对天意不宽容善者的感慨。
-
现代作为成语的含义(表面容易,实则困难)
现代词典将其解释为复合词,由“假”(表面)和“易”(容易)组成,形容事物看似简单但实现困难,或指承诺看似可信却难兑现。例如:“这项任务假易,需投入大量精力。”
辨析:
古代用法侧重“宽容、放任”,现代用法则强调“表里差异”。阅读时需结合文本年代判断具体含义,古典文献多取第一义,现代语境则倾向第二义。
别人正在浏览...
辨给避年驳子财大气粗藏弓烹狗察辩长材茂学雏鬟醋味大鸣大放档调当梁雕脚顶冒番滚滚藩屏风雩浮丘甘肥观音莲沽誉买直澔澔涆涆禾把鹤警汇编回邪剪绝荐亡较真静肃酒醪九钟廥储闚园昆崚磊隗脸皮躐拜邻篴马金囊母驴奈河乾居窃命热糊刹末饰言霜红税局术知私访同与位移膴盛物俗遐路祥华线轴笑窝瞎七瞎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