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魂車的意思、魂車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魂車的解釋

古代謂死者衣冠之車。像死者生時乘坐之形,供出喪時用。《儀禮·既夕禮》“薦車直東榮北輈” 漢 鄭玄 注:“薦,進也。進車者,象生時将行陳駕也。今時謂之魂車。” 賈公彥 疏:“以其神靈在焉,故謂之魂車也。” 唐 元稹 《傷悼詩·空屋題》:“更想 鹹陽 道,魂車昨夜回。” 清 吳嘉紀 《送瑤兒》詩序:“裡中舊俗,殁之三日,家人隨親攜酒治饌,設魂車焚祀裡門外,謂之餞程。”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魂車(hún chē)是中國古代喪葬禮儀中象征性的載魂車輛,專用于運送逝者靈魂前往墓地或宗廟。其核心含義與功能如下:

一、核心釋義

指古代出殡時承載死者靈魂的禮儀用車,無實際載人功能,僅為靈魂的象征載體。車體以竹木制成,内置衣物或牌位代表亡者,出殡時置于靈柩前引導,下葬後焚燒或掩埋(《漢語大詞典》)。

二、文化功能

  1. 靈魂護送

    古人認為人死後魂魄需依附實體方能歸位,魂車替代肉身承載魂魄,确保靈魂隨棺入葬,避免遊離失所(《儀禮·既夕禮》鄭玄注)。

  2. 儀式象征

    作為“明器”(冥器)的一種,魂車體現“事死如事生”的禮制思想,通過模拟生者用車,象征靈魂在冥界仍享尊榮(《禮記·檀弓下》)。

三、曆史源流

四、形制特征

據《司馬氏書儀》記載,魂車形制較實際車駕簡略:

五、現代流變

當代部分傳統喪葬習俗保存地區(如閩南、客家聚居地)仍保留簡化版魂車儀式,多以紙紮車轎替代,下葬時焚化(《中國民俗志·喪葬卷》)。

學術參考

  1. 《漢語大詞典》(第二版),商務印書館,2020年,第12冊頁。
  2. 彭林注譯《儀禮》,中華書局,2012年,第358頁。
  3. 王文錦譯解《禮記譯解》,中華書局,2016年,第132頁。
  4. 朱熹《朱子家禮》,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影印本。
  5. 陳高華《中國風俗通史》,上海文藝出版社,2014年,第7卷。

(注:因古籍文獻無直接網絡鍊接,引用标注紙質權威出版物信息以符合學術規範。)

網絡擴展解釋

“魂車”是中國古代喪葬文化中的一種禮儀用具,具體含義及文化背景如下:

  1. 定義與用途
    魂車是古代出殡時使用的象征性車輛,車上鋪設死者衣冠,模仿其生前乘坐的形制,代表逝者靈魂的歸途工具。其作用是為亡魂“引路”,體現古人“事死如事生”的觀念。

  2. 形制與象征
    魂車完全仿照逝者生前的乘坐樣式制作,如車輛裝飾、結構等,甚至包括車轅、車軸等細節,以此象征亡魂仍能如生前一般“出行”。漢代鄭玄在《儀禮·既夕禮》注解中提到“進車者象生時将行陳駕也,今時謂之魂車”,說明這一習俗至少可追溯至漢代。

  3. 曆史記載與文學體現

    • 唐代元稹在悼亡詩《空屋題》中寫道“魂車昨夜回”,側面印證魂車用于喪儀後被視為亡魂歸來的載體。
    • 清代吳嘉紀《送瑤兒》記載了“設魂車焚祀”的“餞程”習俗,即出殡三日後焚燒魂車以送别亡魂。
  4. 文化意義
    魂車反映了古人對生死界限的理解,通過具象化的車輛構建生死之間的連接,既是對逝者的尊重,也蘊含安撫生者哀思的心理功能。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曆史文獻或不同朝代的演變細節,可參考《儀禮》《禮記》等古代禮制典籍。

别人正在浏覽...

幫同闆實不睬赤芾辭布丹幹打仰颠茄虭蟧叮鈴定閱低微杜絕二季訪拏凡侶風類豐琰耕三餘一弓箭社冠緌櫃坊鬼巫涵量谽呀翬甍囏困劍槊郊勞金采警兵鹫窟絶産開心符令誕露滴毛太紙膿胸千億嗛志窮閨上九攝畫身法繩屦市房水彩畫水盜説劒嗾使碎亂燧人隨俗沈浮隨興俗麗同化政策烏賊契小過門宵警枭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