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昏暴的意思、昏暴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昏暴的解释

(1).昏乱暴虐。亦指昏乱暴虐之君。《书·仲虺之诰》:“殖有礼,覆昏暴。” 孔 传:“有礼者,封殖之;昏暴者,覆亡之。”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谐隐》:“并譎辞饰説,抑止昏暴。”《资治通鉴·宋武帝永初元年》:“彼若昏暴,民将归汝;若其休明,汝将事之;岂得轻为举动,侥冀非望。”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二编第一章第一节:“ 胡亥 厉行督责,昏暴无比,是完全的独6*夫。”

(2).愚昧凶恶。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珊瑚》:“媪詰得故,极道妹子昏暴,即欲送之还。 珊瑚 力言其不可。”

词语分解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昏暴汉语 快速查询。

专业解析

昏暴

释义:

指昏庸暴虐,形容统治者或当权者愚昧无知、残暴专横。该词属贬义,多用于批判古代帝王或权贵的统治行为,强调其缺乏明辨是非的能力且施行苛政。


一、词义解析

  1. “昏”:本义为昏暗,引申为神志不清、愚昧不明。《说文解字》释:“昏,日冥也。”在“昏暴”中侧重指心智蒙蔽、治国无方。
  2. “暴”:原意为晒干,后衍生出凶狠、残酷之义。《广雅》注:“暴,恶也。”此处强调统治手段的残忍与压迫性。
  3. 合成义:二字结合后,凸显统治者因昏聩而滥用暴力,导致政治腐败、民不聊生。

二、文献引证

  1. 《尚书·仲虺之诰》:

    “夏王有罪,矫诬上天,以布命于下。帝用不臧,式商受命,用爽厥师……昏暴之君,民所共弃。”

    (注:此篇以夏桀为例,斥其昏暴失德,论证商汤伐桀的合理性。)

  2. 《资治通鉴·唐纪》(司马光):

    “隋炀帝昏暴,天下离心。”

    (描述隋炀帝因昏暴统治引发民变,终致亡国。)


三、近义词辨析


四、权威参考来源

  1. 《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

    收录“昏暴”词条,释义为“昏乱暴虐”,引《后汉书·桓帝纪》为例。

  2. 《辞源》(商务印书馆):

    释“昏”为“暗昧不明”,“暴”为“凶恶残酷”,并引《左传》相关用例佐证。

  3. 《古汉语常用词词典》(王力主编):

    从构词法分析“昏暴”,指出其属并列式复合词,多见于史书评述亡国之君。


五、经典用例


结语

“昏暴”作为历史评价性词汇,深刻反映了中国古代政治伦理中对统治者德行的要求。其语义核心在于揭露权力者因愚昧而施暴的恶性循环,成为后世警诫专制的重要文化符号。

网络扩展解释

“昏暴”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两方面综合解析:

一、基本释义

  1. 昏乱暴虐
    多用于形容统治者或掌权者的行为,指其昏庸无道、残暴不仁。例如《资治通鉴》中“彼若昏暴,民将归汝”,强调君主若昏聩残暴,民心将背离。这一用法在历史文献中常见,如南朝齐末帝萧宝卷被描述为“昏暴统治”。

  2. 愚昧凶恶
    也可形容个人因失去理智而陷入极端愤怒或疯狂状态。例如《聊斋志异》中“妹子昏暴”,指某人因情绪失控行为异常。

二、延伸解析

三、使用场景

“昏暴”兼具描述统治阶层的暴虐与个体精神失控的双重含义,需结合上下文判断具体指向。

别人正在浏览...

傍晩宝相花北辕适粤波律香抄掠从葬觕窥盗声登格独舞耳目股肱负声高埠根子国位汉策候潮欢欣鼓舞获兔烹狗蹇废降假醮台胶掌静客久固句胪类集凌持买私绵薄酩酊烂醉明鉴母夜叉配兵迁寂樵车青鬼琼签祈使句衢路染指甲草容贳山复整妆上院省可时艰释尤手钏嗽吮索绝速朽贪惰腾掉填凑天公絮条写我武惟扬仙娥妆啸结销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