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昏亂暴虐。亦指昏亂暴虐之君。《書·仲虺之诰》:“殖有禮,覆昏暴。” 孔 傳:“有禮者,封殖之;昏暴者,覆亡之。”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諧隱》:“并譎辭飾説,抑止昏暴。”《資治通鑒·宋武帝永初元年》:“彼若昏暴,民将歸汝;若其休明,汝将事之;豈得輕為舉動,僥冀非望。” 範文瀾 蔡美彪 等《中國通史》第二編第一章第一節:“ 胡亥 厲行督責,昏暴無比,是完全的獨6*夫。”
(2).愚昧兇惡。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珊瑚》:“媪詰得故,極道妹子昏暴,即欲送之還。 珊瑚 力言其不可。”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昏暴漢語 快速查詢。
“昏暴”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兩方面綜合解析:
昏亂暴虐
多用于形容統治者或掌權者的行為,指其昏庸無道、殘暴不仁。例如《資治通鑒》中“彼若昏暴,民将歸汝”,強調君主若昏聩殘暴,民心将背離。這一用法在曆史文獻中常見,如南朝齊末帝蕭寶卷被描述為“昏暴統治”。
愚昧兇惡
也可形容個人因失去理智而陷入極端憤怒或瘋狂狀态。例如《聊齋志異》中“妹子昏暴”,指某人因情緒失控行為異常。
“昏暴”兼具描述統治階層的暴虐與個體精神失控的雙重含義,需結合上下文判斷具體指向。
《昏暴》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因為天色昏暗而短暫發怒或發狂。
《昏暴》由兩個部首組成,分别是日和氵(水)。
《昏暴》一共有11個筆畫。
《昏暴》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語,其意思一直保持不變。
在繁體中,昏寫作「昏」,暴寫作「暴」。
在古代,昏和暴的寫法可能會有一些變化。例如,昏可以寫作「昏黑」;暴可以寫作「曝」。
1. 天色漸漸昏暗,他的臉上閃過一絲昏暴的神色。
2. 他一見到那個讨厭的人,就顯露出明顯的昏暴迹象。
昏暴狀、昏暴怒、昏暴發、昏暴不樂
憤怒、氣憤、暴怒、發怒
冷靜、平靜、鎮定、寬容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