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抄掠的意思、抄掠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抄掠的解释

抢劫;掠夺。《后汉书·袁安传》:“北虏既已和亲,而南部復往抄掠。” 宋 吴幵 《优古堂诗话·富郑公之言出于元璹》:“予按 唐 郑元璹 谓 頡利 曰:‘……且抄掠资财,皆入将士,在於可汗,一无所得。’”《京本通俗小说·冯玉梅团圆》:“ 范汝为 遂据了 建州 城,自称元帅,分兵四出抄掠。” 清 黄宗羲 《赠黄子期序》:“ 聂丞 操兵到门,抄掠以去。”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抄掠”是汉语中一个具有历史色彩的动词,其核心含义指通过武力或暴力手段强行夺取他人财物。根据《汉语大词典》和《辞海》的释义,该词在古代文献中多用于描述军队、盗匪等群体的劫掠行为,例如《后汉书·董卓传》中“抄掠百姓”即指士兵对平民的抢夺。

从构词角度分析,“抄”本义为搜查、夺取(《说文解字》注:“抄,叉取也”),“掠”则特指强力夺取(《玉篇》释:“掠,夺取也”),二字组合后词义叠加,强化了暴力性与非法性特征。在语义演变过程中,该词逐渐发展出“扫荡式掠夺”的引申义,如《资治通鉴》记载的“纵兵抄掠”即包含大规模洗劫的意味。

现代汉语中,“抄掠”的使用场景主要集中在历史文献解读、古典文学研究等领域。相较于近义词“劫掠”“掠夺”,其语义更侧重描述突发性、群体性的暴力夺取行为,且带有书面语体色彩。需要注意的是,该词在现代法律语境中已被“抢劫”“抢夺”等术语取代,使用时需注意语境适配性。

网络扩展解释

“抄掠”是一个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为“抢劫;掠夺”,多用于描述对财物或资源的强行夺取行为。以下是结合文献的综合解释:

  1. 基本词义
    该词主要指通过暴力或武力手段抢夺他人财物,带有明显的侵略性。例如《后汉书》记载“南部复往抄掠”,即指南方部落对北方的掠夺行为。

  2. 历史文献中的用例

    • 军事行动:宋代《优古堂诗话》提到“抄掠资财,皆入将士”,说明古代战争中士兵常通过掠夺获取资源。
    • 社会动荡:如《五代史平话》描述军队焚烧营寨后“抄掠百姓财物”,反映战乱时期百姓遭受的劫难。
    • 民间冲突:清代黄宗羲在文章中提及“聂丞操兵到门,抄掠以去”,体现官府或地方势力的暴力行径。
  3. 相关词汇与用法
    “抄掠”在古籍中亦写作“钞掠”(通假用法),如《京本通俗小说》用“分兵四出抄掠”描述叛军行为。近义词包括“劫掠”“搜刮”等,均强调强制性夺取。

提示:以上解释综合了多个来源的文献用例,若需查阅原文或更详细的历史背景,可参考《后汉书》《五代史平话》等典籍。

别人正在浏览...

芭蕾宝络杯筊步位不像话菜茹长驱径入秤鈎逞快筹饟纯净触途楚瓦撺瞒单疎冻人斐锦飞毬付合乖僭寡兄合格花雕花子胚汇注昏嚚解恨忌刻精神疗法仅仅救民水火际限眷恋爵命可丕丕狂斐练笔流岁落帐面饰仆死轻徙鸟举清证全转渠堰盛兵寿媪疏斥汤茗酴縻酒危城猥滥无躁巷子萧墙之祸鞋扣歇憩玺节稀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