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斛面的意思、斛面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斛面的解释

官吏收赋粮时的一种额外聚敛。 宋 叶适 《彭子复墓志铭》:“输租得自概量,无斛面,吏之一切聚歛,略皆不用。” 宋 周密 《齐东野语·景定行公田》:“每乡创官庄一所,每租一石,明减二斗,不许多收斛面。”《续资治通鉴·宋光宗绍熙元年》:“州县无以供,则豪夺於民,於是取之斛面,折变、科敷、抑配、赃罚,而民困极矣。”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斛面是汉语词汇中具有特定历史含义的计量术语,指古代量器“斛”的容量表层标准。该词由“斛”与“面”复合构成:“斛”为古代十斗量器(南宋后改为五斗),《汉语大词典》记载其作为粮食征收单位的功能;“面”则指器物表层,在此特指斛内粮食堆叠形成的平面。

据《宋史·食货志》记载,宋代官府为保障税粮计量公平,规定斛面粮食需“平概而止”,即装填至与斛口齐平。但实际执行中,胥吏常通过“淋尖踢斛”手法,使粮食受震后自然隆起形成超量装载,这种超出标准斛面的部分被称作“斛面米”,成为古代赋税征收中的隐性加派。

该词在《梦溪笔谈》中亦有印证,沈括记述地方官吏“每斛增益二升为面”,揭示斛面计量直接影响赋税额度。现代汉语中,该词主要保留在历史文献研究和计量史领域,成为考证古代经济制度的重要术语。

网络扩展解释

“斛面”是一个历史词汇,主要与古代赋税制度相关,以下是详细解释:

一、基本含义 指官吏在征收赋粮时,利用量器(斛)的表面做手脚,进行额外克扣的行为。这种手段属于苛捐杂税的一种形式,通过虚增粮食体积或重量来剥削百姓。

二、历史背景与例证

  1. 宋代文献记载:如《续资治通鉴》提到,州县因财政困难,通过“斛面”“折变”等手段强征民财,导致民不聊生。
  2. 具体操作方式:收税时要求粮食堆满斛斗并高出表面(即“尖斛”),超出部分被官府无偿占有,变相增加税额。

三、其他解释 少数资料(如)将“斛面”解释为“言行得体”,但此说法缺乏广泛文献支持,可能是对字面的误读。主流含义仍与赋税剥削相关。

建议:若需深入研究,可参考《宋史》《齐东野语》等古籍,或查阅赋税制度相关研究。

别人正在浏览...

避碍鞭拊常参官尺幅寸缣冲星纯金祠墓雌字错金银蛋白当心颠算覆墓共弊官鸡关锁顾笔含盖憨头憨脑赫赫扬扬晦黯灰心槁形虎啸龙吟迦老交替己亥杂诗开落连乹两榜灵湫麟史鳞臻龙忌茫蛮猫精蒙垢冥卫扭亏丕阐仆漏铅印青龙疏契义驱鳄三甫擅室剩索申冤唆使唆说挑引铁锁银钩托之空言望夕窝棚五戒无麪馎饦饷漕幰衣犀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