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官吏收赋粮时的一种额外聚敛。 宋 叶适 《彭子复墓志铭》:“输租得自概量,无斛面,吏之一切聚歛,略皆不用。” 宋 周密 《齐东野语·景定行公田》:“每乡创官庄一所,每租一石,明减二斗,不许多收斛面。”《续资治通鉴·宋光宗绍熙元年》:“州县无以供,则豪夺於民,於是取之斛面,折变、科敷、抑配、赃罚,而民困极矣。”
“斛面”是一个历史词汇,主要与古代赋税制度相关,以下是详细解释:
一、基本含义 指官吏在征收赋粮时,利用量器(斛)的表面做手脚,进行额外克扣的行为。这种手段属于苛捐杂税的一种形式,通过虚增粮食体积或重量来剥削百姓。
二、历史背景与例证
三、其他解释 少数资料(如)将“斛面”解释为“言行得体”,但此说法缺乏广泛文献支持,可能是对字面的误读。主流含义仍与赋税剥削相关。
建议:若需深入研究,可参考《宋史》《齐东野语》等古籍,或查阅赋税制度相关研究。
《斛面》是一个汉字词语,常见于古代文献中,意为量器中的盛粮量或面粉的容量。
拆分部首:方字旁(方首)与刀字旁(刀首)。
笔画:斤字框(一画),丨(一画),卜字底(一画),八字底(一画),厂字旁(一画),一字横(一画),方字旁(二画),刀字旁(刀首)(四画)。
《斛面》一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度量衡制度。斛是古代中国一种盛放粮食或其他物品的量器,而面则是指面粉。因此,《斛面》这个词被用来表示用斛盛放的面粉的量。
繁体字为「斛麵」。
在古代,汉字写法有所不同。《斛面》的古代写法为「斛麵」,其中的「麵」使用了「麥」的字形。
1. 今天买个斛面回来,准备烘培一些面包。
2. 他买了一斛面粉,打算用来制作面条。
斛盛、斛斤、面粉、面条等。
斗量、升斗、斛斗等。
少许、微量等。
秉旄仗钺殡宫潮脑车非趁欲春蛙秋蝉词命达知对手反朴归真诽讥凤史符同攻城打援瞽工过听凾刃之地嗥吠鹤车话巴恢疏戽鱼季布一诺禁黜靖郭君进口货九畿坎坷客窗狂吼睽携愧灼枯水了绝连圻连岁零零散散另起炉竈马角牛毛样眠花宿柳糜煮丕地批览浦口穷涸三鼎甲槮爽烧指牲镬生命线声诉説嘴郎中宿愿外忧挖墙脚文蛤稳协迕辱消减